造律台坐落在永城市酂城镇,此地汉属沛国酂地,为西汉丞相萧何的封地。萧何当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帮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封为酂侯。他在这里筑高台,于台上研造了治国安邦的大法,即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治汉律典》。造律台,作为历史文物,作为永城人民崇敬先贤、重法遵律、警示后代的见证,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造律台为一椭圆形高台,形如龟背。造律台下的土壤呈黑褐色,多碎石沙粒,有乳白色田螺壳散布其表。台身生有杂树数棵,且处处有浅壑从上一直延伸到脚下,恐为雨水冲刷所致。至台上,放眼四周,方觉台之高阔,台前山门上“西汉造律台”5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是书法家陈天然的墨宝。进山门迎面是萧何祠,祠内四壁尽书关于造律的故事和民间传说。祠内有萧何塑像,但见萧丞相正襟肃立,凝眉远视。进入祠内,仿佛置身于法学律典的殿堂。 "
造律台北边不远处有个水塘,塘里的水清澈见底,不时有鲤鱼跃出水面。记者了解到,酂城老城有大小坑塘七八处,相传因筑建老城四周古城墙和造律台所需大量土方所致。据《永城县志》记载:造律台遗址位于永城县(现为永城市)城西南25公里酂城镇东南侧。相传西汉丞相萧何曾在此制定法律。该遗址现存椭圆形土丘,高约7米,底部南北长54米,宽34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8米—9米。上层为商代遗存,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1936年,国民党河南省古迹研究会考古人员曾到造律台进行发掘。这里文化遗存颇为丰富,有石斧、骨箭头、骨锥等。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把这里定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酂城造律台,古代亦称都台,酂台晓晴为永城古代八景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携友到此游览,他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写道:“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造律台维系着一个古镇的生命,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带着几分苍凉终于走到了今天。前不久,酂城镇镇政府已在造律台南坡立一碑石,将造律台作为古代文化遗址加以保护,并在造律台东侧修建一人工花园,建有亭榭、花圃、假山、水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