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刺绣和苏州刺绣同属“江苏刺绣”,简称“苏绣”。扬绣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扬绣艺人们经过世代传承和探索,形成了格调高雅、飘逸传神的扬绣风格。1980年在扬州西北高邮天山出土的西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中发现了刺绣品,其精美细致可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相媲美(实物现存南京博物院)。这也是近期见到的扬州最早的刺绣实物。当人们见到实物照片时,现场发出了一片惊讶声,难以想见2000多年前,扬州刺绣技艺已经达到了如此高超的水准。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随行者有绣师,并带有许多绣品,其中有功德绣《普集变》一铺、阿弥陀如来像一铺、绣千手像一铺、救世观世音像一铺等。清代前期,清廷通过江宁织造和两淮盐政经常向扬州征收手绣贡品。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宫档案《全宗进单》的记录,乾隆年间两淮盐政向宫廷进贡各式缎绣龙袍、龙褂有12袭,各种手绣小件如香袋、迎手、靠垫、榻垫、靠褥、插屏、绣墩等共60多件(对)。扬州刺绣影响广泛,上至宫廷贡品,下至百姓家用,无不与其联系密切。自古扬城多绣师,向有“广陵女子善绣”之说。至清代扬州绣工已逾万名,且历经二、三百年不衰。清代扬州有彩衣街、翠花街,诸色锦绣衣衫及各式绣品集中经营于此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