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石塔
法海寺石塔位于新密市老城西街法海寺内,法海寺创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建成于咸平四年(1001),寺名为宋真宗所赐,元末寺毁于兵火,唯塔独存。
塔方形九级,高十三米,由基台、仰覆形基座、塔身与塔刹等部分组成。塔身下部设方门,内为八角形塔心室,室内有半圆形五棱白玉石座,内壁雕刻佛教经传故事。各层塔身尺度有明显收分,形成刚劲有力的轮廓线,塔檐四周略有翘起,具有明显北方建筑特色。尤其是塔刹,刹座用活泼的山云造型代替常用的大覆钵,宝盖以上塔檐的四角用铁孺相牵,以保持高大塔刹的稳定。石塔四壁自上而下镌刻着《妙法莲花经》一部七卷。法海寺石塔在建筑结构、外部造型、艺术装饰等方面独具特色,是研究我国造塔史的重要资料。
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日,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六六年法海寺的镇寺之宝玉石塔,陨落于一道绳缆、一百多号人的齐声吼叫之中。在清理塔基时,发现塔下有距地面深五米左右的地宫。地宫分上下两层,由六块石板砌成方形石函,石函内发现一系列惊世文物,这些文物后来都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石函内共出土大小不等的三彩琉璃舍利塔三座、三彩琉璃舍利函一件、瓷舍利盒两个、银舍利盒两个、铜钱四百五十七枚、铜佛像三个,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玻璃器五十余件。另外,石函石板内侧,有四幅线刻佛教画像,都是北宋早期文物珍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