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故里新密
新密市是黄帝故都所在地,文献记载祝融是黄帝后世子孙。汉代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记载:“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新密苟堂镇火神庙清乾隆三十七年《金粧碑记》载:“黄帝之子祝融,古桧人也。灵于中州,中州人故多祀之。” 祝融氏族最早活动在河南嵩山东部,其范围包括新密、登封、新郑、郑州、荥阳等地。因此,这些地方的旧志中皆载本地为祝融之墟,文献中又多记祝融城在新密溱洧交流一带,与郐国故城同地。
新密市作为祝融故里,在历史文献和古碑刻中多有记载。新密在春秋时长期隶属郑国,故《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郑,祝融之墟也。”东汉郑玄《诗经?桧谱》曰:“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正义》曰:昭十七年《左传》梓慎云:郑祝融之墟也,郑灭桧而处之,故知桧是祝融之墟。”唐杜佑《通典·州郡七》:“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也在此。”新密南关火神庙清乾隆年间碑文曰:“密邑旧为祝融故里,前人因于南郊外创建火神庙。”白寨镇西街火神庙清乾隆三年(1838年)《重金粧火神碑记》:“古桧为祝融旧墟,而火政其专司也。”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密县志·卷五·疆域志》记载:“沿革:上古祝融氏之墟。”《郑州古今地名辞典》载:“祝融墟,原始社会时期祝融部落居住地。其中心地在今新密市东南35公里曲梁乡古城寨一带。”
第一代火正祝融叫重黎,重黎的弟弟叫吴回(也叫回禄),吴回的儿子叫陆终,都相继担任火正之职。陆终第四子会人在祖地建立郐国,建都郐城,亦称祝融氏之墟。《史记·楚世家》载:“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mì)姓,楚其后也。”祝融后裔向四方迁徙,作为文明使者,繁衍了半个中国,后来的卫国、韩国、楚国、胡国、彭国、郐国、邾国、营国、邹国等,皆祝融后裔所建之国,这是中原华夏文化向四周垦殖扩张的一个重要时期。
第四代祝融季连成为楚国的先祖,他去世后,葬于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