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今新港东路),靠近珠江边,琶洲塔为八角形楼阁式,青砖砌筑,外观9级,内分17层,高50余米。首层直径12.7米,边长4.95米,壁厚3.97米,辟3门,南北门进首层塔心室,西门原有砖砌梯级上二层(暗层)塔心室。梯级穿壁绕平座式,从第二层起,各层四面开门如十字巷纵横贯通,相邻两层相对错开辟门;其他各面无门而设龛为假门。是清代羊城八景之一,有“琶州砥柱”的美誉。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当年珠江中常有金鳌浮出,所以原称海鳌塔,故可能也有保佑学子高中的“独占鳌头”之意;又因建塔的山岗为两山相连如琵琶,故称为琶洲塔。塔名沿用至今。琶洲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塔基八角均镶有西方人形象的石刻托塔力士,刻工古朴,为明代石雕佳作。当年,在琶洲未与珠江南岸相连时,岗顶的琶洲塔俨如中流砥柱,故“琶洲砥柱”被列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该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琶洲塔本来是作为风水塔而建立的,明代中期以后,又可作导航的标志,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我们在珠江游的游船上会看到这座著名的琶洲塔。
琶洲原称“琵琶洲”,位于东南珠江的南岸,黄埔镇西北,原为江中沙洲,现已和南岸相连,因古时沙洲轮廓颇似琵琶而得名,因其地处珠江要道,故又被称为“会城水口”。
琶洲塔耸立在琶洲上,一开始是作为风水塔而建立的,与广州番禺区莲花山上的莲花塔、广州海珠区的赤岗塔都作为补充广州东水口灵气不足之用。
琶洲塔在历史上也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琶洲塔屹立在琵洲的山岗上,充当着导航标的作用。当年若是乘船从珠江口进入广州,必定会看见这座犹如中流砥柱的琶洲塔,所以便称它为“琶洲砥柱”,而“琶洲砥柱”后来成为清代的羊城八景之一。它引领着源源不断的满载货物的船只进入中国大地,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根据明末清初的学者屈翁山《广东新语》所载,琶洲当时的水面常有金色的海鳌出现,每当这些海鳌出现,附近便光亮一片!因为出现这些异象,故此琶洲上的塔便又被称为海鳌塔了!
现在,琶洲附近的地貌已几乎完全改观,但海鳌塔仍然高耸入云!随着新的“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在附近落成启用,相信琶洲这地方将会越来越兴旺热闹!
梧桐子家乡区县: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haizhu.html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MusicQ
博客:http://blog.sina.com.cn/music1030
微博:http://weibo.com/u/2833948072/home?wvr=5&lf=re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