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市民毛先生称:他在宜宾工作,近段时间回到乐山办事。他在岷江一桥附近的副食店购买面值50元的手机充值卡时,老板告知售价为52元。虽然加价2元并不多,但他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希望记者调查一下,这种加价销售的行为到底对不对。
【现象】加价1至2元销售已经成为潜规则
放下电话后,记者立即展开调查。
在毛先生的指引下,当天上午10点过,记者来到乐山城区嘉定南路鳄鱼天使雕塑旁的一家副食店。毛先生就是在这里购买的手机充值卡。
“老板,有没有手机充值卡卖哦?”记者问道。
“有,移动的还是联通的哦?”老板见生意来了,放下手里的书。
“移动的,你这里有哪些哦?”记者询问详情。
“有30的,50的。”老板从包里摸出了一叠手机充值卡。
“我买张30的,好多钱哦?”记者掏出钱包,准备付款。
“32。”老板边说边找,但没有找到面值30元的手机充值卡。最后,她把一张面值50元的手机充值卡卖给了记者,售价为52元。
在离鳄鱼天使雕塑不远的大曲口附近,也有一家副食店。店外悬挂的招牌上写着销售各类手机充值卡。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这里销售移动、电信和联通的手机充值卡。记者表示想购买一张面值50元的联通充值卡,老板告知售价为51元。
随后,记者又前往海棠广场、乐山广场、阳光广场、肖坝片区、牛咡桥等地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报亭或者副食店销售手机充值卡时,老板都要在充值卡面值价格的基础上加价1到2元销售。一位副食店的老板表示,这种现象存在两三年了。
但是,记者在一些带有通信运营商LOGO标识的店铺询问手机充值卡销售价格时,老板均表示按照面值价格销售。
【声音】有人表示反对有人觉得可以接受
对于这种加价销售手机充值卡的现象,市民和网友是怎样看待的呢?
市民马女士一直反对加价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行为。她表示,在营业厅给手机预售充值时,都是交多少冲多少,利用手机充值卡给手机充值,与在营业厅给手机充值的性质是一样的,因此,不能加价销售手机充值卡。
市民李先生的观点与马女士相近。他说:“手机充值卡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与衣服、鞋子等商品不一样。比如衣服,制作出来后无法用确切的价格衡量其价值,因此卖家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的售价。但手机充值卡不一样,上面标明了充值面值,相当于用确切的价格衡量了其价值。所以,售价应该与面值相符。”
市民张女士则觉得无所谓。她说:“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你无法上网,又不想多走几步到营业厅充值,那么多花一两元钱给手机充值,图个省事,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愿意就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