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糖葫芦

家乡区县: 哈尔滨市道外区

 制作糖葫芦的主要原料,北京叫“红果”,而东北称“山楂”。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口语里,都把“山”改成“酸”,“楂”读成“咋”的音,而且前面还要加一个“大”字,以便和长相一样而个头要小得多的“山里红”区别开。山楂虽不是东北的特产,但是却很容易买到,秋季储备一些,待到上冻后,就可以做糖葫芦卖了。

糖葫芦的制作虽不复杂,但也要有一定的技术。首先是“选果”,要把个儿小的、生虫子的、长得不“周正”的挑出去,然后洗干净,用小刀去掉果核和果蒂,而且去核时不能把山楂切开,需有一定的技巧。也有的图省事,做糖葫芦不去核,但卖起来却要多费劲。糖葫芦的穿串也有讲究,所用竹签或木签要削磨得光滑干净、粗细均匀。在穿山楂时,最上面的一个用最大的,往下依次减小,不能不大上小,那样看着和吃着都不“顺溜”。东北的糖葫芦过去是大小两种,大的十个或八个山楂一串,小的则五个一串,分别称为“大糖葫芦”和“糖葫芦”,因为个数少的山楂相应也小一些,卖价只是大糖葫芦的一半甚至还要低一些。

期末作业!求粉!(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