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大云山汉墓 位于今江苏盱眙大云山山顶,考古部门根据墓穴规模,推断盱眙东阳汉墓是王侯级别的汉代古墓,学者把其分为一号墓.2号墓.7号墓,一号墓主人和汉广陵王刘胥一样,死后享受王侯葬制——“黄肠题凑”,也是以楠木作构建。考古专家表示,大云山这一古墓时期较早,而到了汉广陵王刘胥时期,“黄肠题凑”已经走向成熟了。该陵园虽然遭破坏,但基本结构还很清晰,特别是二号墓,可以说在中国的考古史上,这次玉棺是保存最好的,完全可以复原。而这次据考古人员透露,一号墓虽遭破坏,但是最近他们在清理时发现,一号墓也有玉棺和玉衣,而且级别应该比二号墓高。汉墓的四周,有一圈坑道,走上坑道,居高俯视,整个“黄肠题凑”尽展眼前——这是一个呈方形、没有“屋顶”、木头结构的“大房子”。“房子”被纵横交错地分割成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房间”。“房子”的中心是内椁,这里是供墓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分为“便房和棺室”,棺室内放有彩色套棺。“房子”中,环绕内椁最外面的一层叫外藏椁,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第二层即“黄肠题凑”的墓椁。
墓室的西侧,编钟、编磬和镈各一组刚刚露头,看起来仍然是崭新的,泛着红色的光泽。这是继曾侯乙墓编钟之后又一重大的乐器类考古发现,对复原汉代礼乐制度很有帮助。
在墓室东侧,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钱柜”,一串又一串的半两钱被串起来,整齐地码放着。钱柜旁边 就是饮食器,一只盛酒的铜制酒筒,被做成竹子的形状,立在墓室中,不远处还有瓷制的耳杯和壶。一只有点倾斜的三足铜鼎上,倒扣着一只铜甑(类似现代蒸锅)。这一区域还发现了十多只铜制的小老虎,个个敛爪蹲踞,胖乎乎的模样显得很温顺。考古队员说,虎背上有个插孔,把木杆插进孔内,就可以撑起帷帐,无论在室内还是郊游饮宴,汉代人都喜欢支起帷帐防风挡灰避虫。与出行相关的,还有用在车马上的伞,墓中发现的伞柄为纯银制成,并且镶嵌着米粒大小的红、黄、绿等各色宝石,精美异常。
墓中物品的丰富超乎预料。例如墓室东南角,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铁刀,柄环包金,原来汉朝人在竹简上写字,写错了便用刀刮掉重写;旁边有一只铜祖(阳具),这在汉墓中极为罕见,由于尺寸明显超过正常,因此考古人员推测这是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表现,主要用于祭祀。
此外,墓中还发现了“环保”铜灯。灯上部有一个封闭的环形管道通向灯体下部,点灯时燃烧油脂产生 的黑烟,通过这个管道进入灯体下方的贮水器中,避免污染空气,这种控制油烟的技术,西方直到18世纪才出现,汉代人的设计水平和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一斑。
墓中还发现了4件俳优铜俑。李则斌展示了其中的一个:一个老头跪坐着,眉眼含笑,歪着头张着大嘴似乎绘声绘色地在说着什么趣事,一只手还捂在耳朵旁边好像在倾听什么,神态动作夸张传神。俳优是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这个铜俑,就像是个说单口相声的艺人,让人忍俊不禁。
如果把这些文物和此前发现的铜镜、带钩等物品组合起来,几乎可以再现一位诸侯王2000年前的生活:喝酒、听音乐、郊游、祭祀、看表演……他有很好的艺术眼光,生活服务器都堪称艺术品,是名副其实的贵族。
考古还发现,墓主对武器的喜爱远超常人。如果说棺椁是另一个世界的家,那么他就在家的四周,布置了一个武器库。
外藏椁的上层已基本清理完毕,这一层全是只有实际大小几分之一的车马器,车厢里放着的是各种铁剑、箭镞、弩机等武器,堪称是一座地下世界的兵器库。
考古人员指着一串像项链的金饰品,是马的缨络,用金制作。这套缨络保存非常完整,一套有几十个部件,各不相同。
马车里装了不计其数的铁剑,不过只有30厘米长,显然是冥器而非实用器。在汉初,铁器新兴,制作成本远超铜器,这些铁剑不但制作精巧,而且特意用黑漆漆过,堪称精工细作。
墓中还发现了5捆铁铤,这是一种类似箭的武器,长度20厘米左右,前后安上箭头,用弩机发射,堪称当时杀伤力最强的先进武器。
考古队员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一个箭箙中有300支箭,而箭镞的品种有15种,几乎涵盖了当时远程射击和近程射击的所有的箭镞品种。墓主人对兵器的钟爱和专业显而易见。有考古人员认为,由于汉代诸侯王都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从武器的规模、品种看,墓主很可能就是一位领兵作战的统帅。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34054860.html
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dstvxq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