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坐落在南昌市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东临抚河,南接中山桥,西面赣江,北依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占地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江西省博物馆由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设计,将历史、自然、革命三个博物馆合在一起,组成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前身是中国历史类博物馆。1953年筹建,1961年7月1日正式开馆。1978年10月改名为江西省历史博物馆。1980年8月江西省历史博物馆和江西省革命博物馆合并成为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为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馆舍主体建筑造型取材明代景德镇御窑出土白瓷三管器,历史馆、革命馆、自然馆三馆合一,将古代陶瓷艺术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于一体;庄重典雅,别具一格。馆内中心广场矗立大型青铜雕塑《时空》,由3根仿商代青铜器上的扉棱提梁、仿国宝级文物商代立鹿四足青铜甗和伏鸟双尾虎以及火炬4个部分组成,寓意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该馆藏品 3.4万余件。基本陈列有《江西古代文明史陈列》、《江西革命文物陈列》和《江西古代陶瓷陈列》。展品以江西各地出土的历代陶瓷器数量最多,如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器、六朝的青瓷器、宋代的影青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粉彩、五彩、斗彩瓷器等。洪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名窑的产品更具特色。除陶瓷器外,还有一大批金银器、青铜器、玉石器和古字画等藏品。展品中还有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新江西》、《红灯周刊》(赵醒侬主编),以及苏区石印本《共产党宣言》、黄公略、滕代远赠送给地方干部的铜墨盒、万太县曾招秀送丈夫当红军的奖牌、铸有“打倒帝国主义” 字样的地雷、印有“红军胜利万岁”字样及镰刀、斧头、红军行军图案的青花瓷碗、解放军横渡长江时使用过的航标灯等。该馆还曾举办《井冈山革命斗争展览》、《贵溪崖墓考古展览》、《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明清书画展览》。《历代艺术陶瓷展览》曾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展出。《江西古代文物展》曾赴日本展出。该馆编有刊物《江西革命文物》。
江西的陶瓷烧造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万年仙人洞的先民就已烧造出原始的粗砂陶器,这是至今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陶器之一。商周时代,除大量烧造各种几何形印纹硬陶外,还开始烧造一种原始瓷器——原始青瓷,她是现代瓷器的最早祖先。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烧造工艺进一步提高,至汉晋时期,烧造出的瓷器已脱离了原始状态,成熟了的瓷器已经出现。唐代开始,江西窑场林立,尤以丰城境内的洪州窑著名,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宋代以降,名窑迭出,诸如南丰白舍窑,吉州吉州窑(永和窑)和赣州七里镇窑等,尤其是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无论是烧造规模和技艺及产品质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取得重大进展,成就突出,元初设置的“浮梁瓷局”是当时全国唯一的瓷业管理机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业更是发达,她代表着古代中国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特别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烧造的瓷器更是品质优良、造型多样、色釉多彩,装饰丰富,无不冠绝一时。
江西省博物馆占地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2013年),由三幢独立建筑组成,从左到右依次是历史馆、革命馆、自然馆,江西省博物馆全馆共设十个基本陈列(生态鄱湖、红色摇篮、古代文明、古代陶瓷、客家风情、名窑名瓷、革命斗争、江西地矿、海洋生物、恐龙世界)。历史馆展厅面积约7000平方米,内设有“灿烂的赣文化”、“江西客家风情、“江西古代青铜瓷器”、“江西古代陶瓷器”四个陈列,近2000件珍贵文物;革命馆展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示了江西革命斗争历史;自然馆展厅面积约210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400米,整个展览分为“绿色江西”和“生态鄱湖”两大部分。
江西省博物馆馆舍主体建筑造型取材明代景德镇御窑出土白瓷三管器,历史馆、革命馆、自然馆三馆合一,将古代陶瓷艺术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于一体。历史馆中一件件精美的珍贵文物再现了江西古代先民。革命馆里一座座热血铸就的丰碑展示了无数革命志士和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自然馆里一个个生命的故事凸显了江西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动植物资源。馆内中心广场矗立大型青铜雕塑《时空》,由3根仿商代青铜器上的扉棱提梁、仿国宝级文物商代立鹿四足青铜甗和伏鸟双尾虎以及火炬4个部分组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