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志大才疏的悲剧

家乡区县: 云南省水富县

                                     赤道:志大才疏的悲剧 

署名“赤道”的韩国头号通缉犯,偕同助手“信差”成功盗取韩国军方研制的秘密武器——手提核爆装置DC8以及十六个原料球,并将于香港和外国武装走私集团进行地下买卖。香港成立紧急应变小组,香港警务处反恐特勤队总督察李彦明(张家辉饰)邀请香港大学物理系教授肇志仁(张学友饰)加入,成为行动的特别顾问。而韩国亦派出国情局理事崔民浩(池珍熙饰)、特工朴宇哲(崔始源饰)联同韩国驻港特工“香港通”(尹真伊饰)赴港追寻武器下落,并希望带回武器。正当韩港双方找到了DC8并准备完成移交的时候,突然杀出来的中国的高级官员宋鞍(王学圻饰),出于国家安全的大局,严禁武器出国,于是各方势力由此开始角力。

中国中央政府方面着眼大局,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赤道”问题,力图避免香港成为地下武器交易中心,永葆香港的安全;香港方面则是息事宁人的“送瘟神”心态,希望DC8这样一个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泄露或者爆炸的高危武器赶紧离开香港,其它在所不问;韩国方面则是要追回DC8,还要保全国家机密不要曝之于众;“赤道”则是要重新夺回DC8,继续逍遥法外……于是,出于自身不同的目的追求与利益考虑,各方势力在港岛上演各种勾心斗角、合纵连横,有精诚合作也有虚与委蛇,有正面对抗更有潜伏暗战。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流血与爆炸之后,人们才发现,似乎与“赤道”的正邪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看到上面这样的剧情大纲和演员阵容,影片《赤道》是很难不被人关注与期待的。而本片的导演兼编剧陆剑青、梁乐民因为前作《寒战》的成功,更为视为带领港片走出谷底、重新崛起的“中兴名臣”。这部《赤道》则明显显示出陆梁的某种野心与抱负,二人的这部电影选题宏大,想说的很多,显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但是,局布的大小,是胸襟与眼光的问题;能不能玩得转,则要看能力了。就像一辆马车,在如何富丽堂皇,交给一个不能驾驭的人,最后只能是车毁人亡,支离破碎。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同样的,在电影领域,才气配不上作品,也就注定是个悲剧了。很不幸,在我看来,《赤道》就是这样一个志大才疏的悲剧。

我们写字的都说写文章要“小题大做”,可大处着眼,但一定要小处入手,这样才能集中笔力,进行比较细致与深入的刻画。那种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作品,非有大智慧、大气象的大家不能为,否则写出来也只能流于肤浅与散漫,徒增笑料而已。电影也同样如此,一部影片能够讲好一个故事、精致演绎一个人物就已经堪称佳作了。更何况商业片本身还有时长的限制,一部两个小时左右的影片客观上就注定了你不可能说太多的故事。而本片在这一点上显然是犯了兵家大忌,线索枝杈横生、人物旁逸斜出、场景切换频繁、故事繁芜复杂,一言以蔽之就是多而且乱,最直观的后果则是短短90分钟不能明场交代完所有的故事、人物和悬念,整个影片在冲突的最高潮处来了个戛然而止,未完待续。难怪有的观众在网络上吐槽,说花了正片的电影票却看了个90分钟的预告片,这种观影体验当然是相当糟糕的。最要命的是,《赤道》的结尾给人的感觉更本就不是“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而完全就是时间不够用了,匆匆作结的草率与无奈。因为故事根本没有来得及讲完,我看到最后也没弄明白,DC8究竟落到谁手上了,这就很糟糕了。我当然清楚(虽然并不赞同),全世界的电影业现在都有一种拍续集、把电影当成连续剧玩的风气,可是对照其它系列作品,“每集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准则,《哈利波特》如是,《速度与激情》如是,《复仇者联盟》亦如是,就连《小时代》都做到了啊!今年的故事今年讲完了,观众才有信心明年继续买票进场看新的故事。说严重点,这根本就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观众掏钱买了一张电影票,却只看了半拉故事,这不是忽悠人么!没看前作而看后作就会不知所云,这恐怕只会让更多的观众选择索性都不要看了吧?毕竟,电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方式而已。

因为要说的太多,因此故事支离破碎,顾头不顾尾;同样的,也是因为想说的太多,汇集了如此众多的大咖的卡司,却没能演绎出哪怕一个精彩的荧幕形象。话分太多头,花开好几朵,于是每一个都表的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许多角色还没有充分展开就匆匆被扔到一边,这种设定,再高明的演员也无法塑造出让人有印象的角色啊。事实上,这部齐聚了陆、港、韩三地多位“影帝”与明星的《赤道》,在我看来,除了王学圻和崔始源塑造的人物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征(尽管这种性格也是非常幼稚和单调的脸谱化的,尤其是“宋鞍”的形象,完全是满足了部分观众对于中国官员某种狭隘的刻板印象),有比较强烈的人物区分度外,其它所有的人物角色都是完全失败的。张震是负责耍酷的,文咏珊是负责亮腿的,可这俩杀手除了性别外究竟有什么个性上的差别?看不出来。张学友是负责暴露的,他第一次套张家辉话我就断定他有问题,拜托,这是悬疑剧,有点挑战性好不好?池珍熙是负责耍帅的,一身西装激情枪战,简直帅到没有朋友,可是然后呢?余文乐简直就完全没有存在感,拜托,你是主演不是友情客串吧?难道真的仅仅是在第一部露个脸,好在第二部上位接档张家辉?最可气的是张家辉,他完全是负责莫名其妙的,他所饰演的李彦明无疑应当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各方势力纠缠联通的一个中心节点,他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能够牵动整个局势发展走向的。可是影片中的张家辉毫无气场,他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行为甚至每一个表情都显得如此莫名其妙,叫人不知所谓,完全搞不懂导演要通过这个人物说明什么。其实,电影的几位主演几乎都有过非常成功与辉煌的演出记录,我有理由相信他们自身的演技与实力,但面对如此包山包海、硕大无朋的剧本,恐怕任谁都只能当群星贺岁嘉年华的那种演法,露个脸而已了。
总之,《赤道》整部影片在我看来是一个野心与才华不相匹配的失败尝试,坏就坏在主创团队的志大才疏:想说的太多就没有本事驾驭住如此纷繁的剧情。老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老话也说了,能不能在台上立住,得凭真本事。港片要想真正“中兴”,《赤道》这种浮华空虚、眼高手低之风断不可长!

P.S.因我是在台北观影,不晓得是影片原本如此还是台湾当局的一些政治手脚,影片中王学圻饰演的宋鞍在离开北京飞赴香港时跟助手小袁说“我要出国”,试问一个中央政府官员从北京去香港,这算出的哪门子国?如果影片配音本身如此,那么应当尽快予以改正,以正视听。

再P.S.说说被评论大赞的王学圻,我觉得老王的演出风格太拿着劲了,不轻松、不自然,有点把电影当成话剧演,说白了,太做作。我一直最为欣赏他在《梅兰芳》里饰演的十三燕,因为演绎一个一生都在舞台上的老伶工,他身上的这种“劲儿”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十三燕那种美人迟暮却又在戏里戏外的世界之间有点恍惚的情态叫王学圻演绎得淋漓尽致,叫人激赏。但这回演国安部高官宋鞍,还这么拿着劲就显得有点滑稽了,且不论高官是不是都是如此的傲慢颟顸,即便“宋鞍”这一人物设定就是如此,那他身上的蛮横专断、倨傲无礼、颐指气使也是由权柄撑起来的而绝非做派带出来的。毕竟,演戏和做官不是一回事,宋鞍与十三燕也不应该用一个感觉来演。

ycc(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