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夫人城

家乡区县: 湖北省襄州区

      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东晋太元三年(378)二月,前秦苻坚派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他错误地认为前秦无船,难渡沔水(汉水),轻敌疏备;朱序母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于军中,颇知军事。当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苻丕果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外城。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苻丕。[1] 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称此段城墙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后世多次维修,上勒石额“夫人城”,并立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夫人城外墙

      1982年,襄阳市人民政府修复城墙垛堞,建纪念亭于城上,内塑韩夫人石雕像,辟为旅游景点。

      夫人城景区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2] 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全市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全市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又由于境内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度最高、降水最集中、光照最强的季节,正是主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季节,故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极有利于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

      夫人城为一座与襄阳城紧紧相连的城外城。夫人城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 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它记载着当年激战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3] 朱序字次伦,义阳(今河南信阳南)人,东晋名将,屡立战功。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朱序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坚为消灭东晋,独霸天下,令其长子、长乐公苻丕率领17万大军,分四路大举进攻东晋重镇襄阳。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夫人城忽然倒塌数丈,襄阳地方官员张星平予以重修,并在城墙北面石碑上题“跋”纪念,上面记载:“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兹当多事之秋,忽圮数丈。予任修者,一 重城池一夫人,旧迹免湮没云”。

      1956年11月15日,夫人城被湖北省政府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襄阳市人民政府修复夫人城城墙及垛堞,建纪念亭于城上,内塑韩夫人汉白玉立像,辟为旅游景点。

 

Fat猫猫爱吃鱼(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