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尤其是古代中国,人们珍惜头发如生命,云:“肌肤毛发,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头发作为最高礼节的信物传递着人们的忠诚,坚贞和无限深情。女子把自己的头发赠于最心爱的人,誓“伴君左右,同患难,共荣辱”。新婚夫妇将双方头发缠绕一起以取“永结同心。不离不弃”之意。而男子也称与自己同舟共济,历风经雨的妻子为发妻,饱含珍视,感激之情。佛教里,佛教徒皈依佛门时都要剃度,不仅是“了却尘缘”,也是表达对菩提的虔诚和普济天下的坚定。头发是生命的部分,是精神的代表,发制礼物表达的更是对受赠者的最高致意。 唐代佛教鼎盛时期,虔诚信女开始用自己的纤发,在丝绢上绣成如来佛、观音菩萨像,朝夕顶礼膜拜,这便是发绣的源头。到元末明初,发绣突破了宗教题材,表现内容不再囿于人物肖像,艺术手法推陈出新,画绣结合,催生出一件件传世佳作。而到晚清年间,这一艺术奇葩竟衰落近乎湮灭,人们只能从博物馆的珍藏中依稀窥见她往昔的风姿。
发绣,运用头发绣制的绣品。头发具有特殊性能,坚韧光滑,色泽经久不褪。发绣以发代线,利用头发黑、白,灰、黄和棕的自然色泽,以及细、柔、光、滑的特性,用接针、切针、缠针和滚针等不同针法刺绣。发绣白地黑线,适宜绣制摹线(白描)人物,山水和建筑物等,人物一般背景较少。以质朴素净取胜,绣品针迹细密,色彩柔和,风格独特。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