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柏子塔

家乡区县: 湖北省麻城市

柏子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区东北约10 公里的九龙山上,辖地属阎河镇柏子塔村。柏子塔为六边形楼阁式砖塔,莲花形平座以及直棂窗为唐代盛行的建筑风格,而球纹窗又具有五代风格。原为九层。日寇侵华时,将塔顶及八、九层炸毁,现存七层半,残高34.72 米,保存总体状况较好。

民间传说

麻城市东北十公里,有一座九龙山,蜿蜒九条山脉,交汇于一地,匍匐于千年柏子塔之下。 柏子塔相传为唐德宗年间虚应禅师所建,蜀楼阁式砖塔,塔平面为正六边形,内有螺旋踏道。每年立秋日午时,塔四周无影,谓“柏子秋阴”。

民间传说,此地九龙缠顶,有帝王之气。唐时有位风水先生,死前嘱咐儿子,将自己的尸体用9条草绳缠住,闭门49天后移葬九龙山,然后回家,向北方连射3箭。可惜儿子耐不住母亲斥其久不干活,第48天就射出宝箭,3支箭从唐王头上、肋下和胯裆穿过。唐王震怒,遂在九龙山建塔,用来镇压。

柏子塔下,有一寺庙,满山无树,独庙前存一片竹园,两株古柏,一口石塘,静谧清幽,远远望去,恰似一巨龙之龙头状,实是奇山奇景。

诸侯争霸

北控天中,五关形胜,东引吴会,屏蔽江淮。阎家河的山山水水,是中国早期历史上群雄逐鹿的战场和诸侯争霸的目标。

公元前506年,吴楚两国军队对峙于阎家河境内,军事家孙武率领吴军,抢先越过举水,以柏山为点将台,排兵布阵,激励3万吴军勇猛作战,以弱胜强,大败20万楚军。两国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周围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九龙山一带的山脉,依然是由表至里一片殷红。柏举一战,楚国大国地位消失,从此一蹶不振,而吴国却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

麻将军城

阎家河一带,秦朝时属于南郡,汉朝时属于西陵。东晋末年,天下大乱,石勒割据称皇,派遣大将麻秋来到阎家河。麻秋在这里大兴土木,据城以守,号曰麻城。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定麻城为县名,阎家河由此成为麻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公元1330年左右,习惯骑兵作战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减少地方势力和农民起义的威胁,拆掉以山为屏来水为障的阎家河古城,将县城搬迁到如今所在地。麻将军城由此被遗弃,成为一片废墟。然而,值得阎家河骄傲的是,作为县城的历史,她要比现在的城区所在地长200多年。

佛家建筑

塔是一种佛家的建筑,在古印度是供奉舍利的地方,是佛的象征。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这种外来的建筑形式也随之传入,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广泛出现。

阎家河九龙山上的柏籽塔,是佛教在麻城盛行的历史见证。它造型优美,结构精巧,工艺绮丽,除少量横木外,全部由特制青砖砌成。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构成,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整体轮廓为正六角锥形。每层外壁依内廊旋转,每边依次砌有灵窗、神龛和塔门,除第一层利用岩石面南,凿一券顶门外,其它相间门窗皆属假设。塔心内部,每层左右上角各置二小龛,中间供有佛像,布局疏朗而巧妙。塔内还有由青砖砌成的螺旋踏道,供游人登高远眺。塔顶有一株柏树,幡根而生,相传每年立秋日午时,塔四周无影, “柏籽秋阴”由此成名。塔旁有“唐王洞”、“龙井”、“寺院”,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讲学、著述的龙潭寺、钓鱼台遗址,亦在附近。

与柏籽塔建造的精致绮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龙山上土地贫瘠,寸草难生。岁月的风侵雨蚀,早已把山上的泥土冲刷干净,留下斑驳的岩石和楮红的粘土,裸露在空气当中,呈现出苍凉的雅丹地貌。九龙山虽然山势不高,却轮廓分明,威武峥嵘,九条山脉,犹如九条蜿蜒的巨龙,訇伏在主脉周围,象九个忠诚的卫士,拱卫着千年柏塔。

佛塔传入中国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演变为一种风水建筑,成为凝聚人文、镇压妖邪、保境安民的象征。在众教徒的眼里,它是佛的象征,代表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昭示;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塔是精神的象征,象一支拔地而起的纽带,可以将天和地、山与水维系在一起,给人一种高低错落、动静相宜的艺术享受。在普通百姓的眼里,塔又是一种力量和权利的象征,它威镇一方,显赫一时,可以镇一方妖邪,佑一方平安。

修塔传统

古人有盛世修塔的传统。建塔的地址,一般选在县城附近风光秀丽的地方。阎家河一度是麻城的经济文化中心,她三面环山,河流交错,阡陌纵横,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想象,盛唐之时,善男信女和迁客骚人们前往柏籽塔顶礼膜拜的盛况。只是到了近代,随着水陆交通的日益发达,宋埠、白果等地的经济相继崛起,使得经济中心南移,才有了后来的县城搬迁。

古塔有镇山塔、锁水塔、文峰塔三种类型。柏籽塔属镇山塔,它的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麻城县志记载,由唐德宗年间一位称为虚应禅师的高僧所建。民间传说则要早100多年,是唐太宗年间大将窦建德负责建造。古人建塔,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柏籽塔一带繁荣富庶,山清水秀,惟独九龙山上寸草难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将柏籽塔修建在九龙山上,顿时为荒凉的山体增添了几分精神,使之与周围的环境变得统一起来。有了山的衬托,柏塔也显得更加高大与卓尔不凡。赞叹之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大智大慧。

那年夏天(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