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泉人民法庭的办公楼里,有这么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总是脚步匆匆,引导当事人参加诉讼,办理案卷移交,来往穿梭于法庭与法院机关科室之间;在法庭的办公室里,他协助法官做庭前调解工作,与当事人像老朋友一样谈往事聊近况,脸庞上时常浮现浅浅的笑容。如果不告诉你他是一位直肠癌重病患者,你很难将他与"重病缠身"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县法院清泉人民法庭书记员--张自劲。
张自劲同志今年45岁。1983年他参军入伍,1997年转业分配到法院工作,被安排到基层人民法庭工作,担任法庭书记员。工作岗位变了,他一切从零开始,作风上雷厉风行,纪律上严格要求,工作上认真细致,这些军人的光荣传统丝毫没变。当他满怀激情地投入挚爱的事业时,病魔却悄然盯上他。2002年7月的一天,张自劲协助法官在外执行一起民事案件,从早上一直忙到傍晚,回庭后骤感肠道不适。刚开始他以为是患了结肠炎,自己买些药物进行治疗,可症状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加重。家人将他急送武汉大医院进行治疗,诊断为直肠癌,并被立即手术。消息传回法院,同事们都惊呆了。自此,每年如期的痛苦化疗、每天腰间挂上"体液袋"、每隔一小时处理一次排泄物,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面对突然降临的厄运,张自劲显得从容又平静。他安慰痛苦不堪的妻子,心里却给自己鼓劲:阎王爷要我的命,大不了把这百把斤的身子给了它。可活着一天,我就要与病魔抗争一天!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化疗后,法院的同事们又惊喜地看到了他忙忙碌碌上班的身影。
法院领导考虑他身体状况不好,生活上需要照顾,安排他到离家近的清泉法庭工作,让他少做事,多休养。可张自劲到庭工作后,却要求庭长按正常考核标准给他安排工作。清泉法庭是浠水法院下设的11个人民法庭中收结案数量最多、工作量最大的一个法庭。庭长有意不给他布置工作任务,他便找事干。庭里的书记员少,他主动承担起案件庭审的记录工作。今年上半年,法庭开庭审理案件115件,他一人就完成了68个案件的记录工作。法庭办公楼的卫生实行分区责任制,有指定的责任人,可每天上班,他总是提前到庭,把全庭楼上楼下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法庭书记员装订案卷、整理内务、文件管理、上报司法统计报表、移交案卷等诸多工作琐碎、繁杂,但他从不嫌单调、乏味。只要挤得出时间,他积极协助法官审查立案,为诉讼群众提供各种便利服务。清泉法庭庭长涂少华说:"张自劲是一名书记员,工作职责让他不能办大案要案,也不能独当一面为诉讼群众定纷止争,更没有做过一件轰轰烈烈的事,但他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确实感动了很多人!"
去年3月底,清泉法庭受理了一宗离婚纠纷一案,主办法官让张自劲协助做好庭前调解工作。该案被告是个很"犟牛"的人。张自劲上门送达开庭传票时,他推三推四说不识字,不在送达回证签字,通知其参与庭前调解,又不按时到庭。张自劲不厌其烦地一连几天打了无数次电话进行说服,才把他给"请"来。夫妻二人对立情绪大,作为被告的丈夫又缺乏调解诚意,案件庭前调解不成。案子进入审判程序后,法官尽力做夫妻双方调和工作,男的态度生硬,既无诚意,又不同意离婚,这让原告很绝望。第二天,原告来到法庭要求会见主办法官,说法庭不判决她离婚,就喝下包里的农药。那天恰巧主办法官外出办案不在庭。事发突然,通知主办法官赶回法庭不不及,庭长和同事们都很着急。张自劲对庭长说,这个案子从立案、送达、庭前调解、庭审记录我都参与了,她的情况我最熟悉,劝解工作就让我来做!在与原告沟通、交流之后,他严厉地批评说'要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你点个头,法官回来我就会告诉他一声。小俩口子往好日子上奔难,走分头路谁不会啊?怎能为一点小小的家庭矛盾,就轻言放弃家庭、放弃生命!'听张自劲讲述自己对生活的不放弃,原告被彻底说服了。张自劲继而又上门去找被告,心平气和地跟他谈法律规定、谈家和万事兴、谈离婚对子女的影响、谈待人处事的道理。两天后夫妻和好如初。
平和的性格,平静的言辞,深厚的情感,尽量为当事人着想,耐心解释诉讼中相应的法律程序,以自己的真诚让前来诉讼的群众感受到法院是值得信赖的地方,这是他接待来访当事人的风格。很多性情急躁、脾气暴跳、怨恨交错而上法庭的当事人,遇上他,常常纷争化解于无形。前来清泉法庭打官司或办事的群众,都对他的待人和蔼热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接待过的很多当事人,在案件办结后还忘记不了他,与他保持着长期的联系,有的每到春节等传统节日,会给张自劲发来"好人一生平安"的祝福短信。张自劲把当事人发给他的祝福短信看得很重。他说当事人的送给我一个祝福,比送我任何礼物都贵重,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张自劲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却时常记住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他不担心自己的行动不便,却时常担心当事人办事不方便。他工作时拼命的样子,让同事们都心痛,案件送达、执行案件、开庭等都有意避开他,却总也摆脱不了他的"纠缠"。次数多了,同事们只有"接受"他。在清泉法庭有这样一个规矩,只要是张自劲参加庭审记录的案件开庭,主审法官会把手机放在审判台上,悄悄地掌握着时间。每间隔一个小时,法官会停下庭审进程,小声地叫一下张自劲的名字。这时,张自劲就会领会法官的意图,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到卫生间处理他腰间"体液袋"里的排泄物。
今年6月的一天,副庭长蔡成亮受理了一起阳光汽车修理厂诉22位车主拖欠修理费的债务纠纷案件。当他拿着一摞子送达传票等法律文书,准备找一名书记员去配合时,被张自劲"缠"上了。那天太阳透着白光,气温很高。"人不动都冒汗,等会找起人来,跑路不算,还得爬楼梯,你受不了!"蔡成亮怕他身体吃不消,不同意他去。张自劲笑着说"没事!我只是腰间的'水龙头'没有开关,一个小时要上一趟卫生间,耽误不了几多时间。"那天下午,他和副庭长蔡成亮骑着摩托车,东跑西跑,五、六层高的楼房爬上爬下,硬是把22位被告的送达手续全部送完。过度的劳累让他一到家就瘫倒在床上,妻子递上的一碗稀粥也没力气喝下去。
现在,张自劲的病情仍需要坚持长期化疗。每化疗一次,他就要承受一次鸣蝉脱壳般的痛苦,面部会冒出黑瘢,脱皮,全身的血管先是凸起通红,后又变黑,闻到食物的味道都会呕吐不止。可每次化疗结束,医嘱的休息时间都没休完,他就急着回到工作岗位。妻子见他工作拼命,要去法院为他办理年病休假,张自劲死活不同意。
张自劲的工资收入不高,妻子没有正式工作,靠他一人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很艰难。每次去武汉进行一次化疗,仅药物费用就达6000元,他承受不起,就选择在县级医院,甚至小的医疗点进行化疗和药物注射。当年部队的战友知道他的困难,从秦皇岛给他发过来一件"体液袋",他舍不得用,只是在法院、法庭有重大活动时才舍得用一个,平时就用几张卫生纸和薄膜袋自制一个"体液袋"贴在腰间。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妻子在菜市场帮人打短工,补贴家用。儿子成绩平常很不错,中考发挥不好,离本县一中录取分数线只差二分,因为没钱买一中,儿子一声不吭去了实验高中。一位当事人为感谢他付出的心血,把一条香烟送到他家里。他当场推辞不了,第二天就把这条烟交到法庭纪检监察员登记,上交处理。他从不提自己家庭经济上的困苦,却时常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他为灾区捐款100元,交纳特殊党费50元。县里开展为艾滋病人捐款活动,他又捐出100元。听儿子说学校开展向灾区捐款活动,他掏出50元让儿子捐给灾区,在儿子的心灵培育奉献、关爱、回报社会的种子。
有一句话说,"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有些人知道了,成了非凡的人。"张自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既平凡又非凡!在浠水法院的队伍里,张自劲就像一棵小草,是那样的默默无闻,却为春天奉献生命全部的绿色。他做一棵草,也是那棵迎着疾风的劲草!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zhouweiyi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