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温泉位于鲁东南中部、临沂城东北26公里处的河东区汤头镇,泉区约10平方公里。该温泉是远古地质运动形成的,处于卢(合肥)江(黑龙江)大断裂带山东段的沂沭(沂、沭河)裂谷地热异常区,属地下循环性矿泉,具有水温高、流量大、疗效好等特点,水温一般在51~58℃之间,由勘探孔测得水温高达72℃。泉水清澈,无色无味,放置无沉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温泉汤头温泉处于沂沭断裂带。裂谷形成时,由于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活动,热汽沿着地层裂隙上升。随着温度的降低,凝结成热水,贮存于地层之中,列全国四大天然甲级温泉之一,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地下水可饮用的温泉。据钻井资料说明,在地下92至94米处有裂隙孔洞发育,为热水的主要贮存层。这里的热水涌出地表,即成温泉。水体清澈,无色无味。温泉水中含有钾、钠、铁、铜、钙、镁、镭等29种化学成分和矿物质,具有舒筋活血、杀菌消炎等效能,特别是对于人体关节、皮肤、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外伤愈合后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为了让温泉更好地造福于人民,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在此建起了大型浴池,供人们沐浴。1956年,国家又在这里建了中国煤矿工人临沂疗养院。1976年,汤头镇也在这里兴建大型浴池,开设了疗养院。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临沂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基本建设的加快,临沂形成了密集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公路等交通网,来温泉的交通十分方便。温泉周围,建有多处招待所,温泉的设施建设不断更新,除水疗外,还可配合电疗、光疗、针灸等。2000年以来,温泉已成为设施一流、服务质量一流的名副其实的全国甲级温泉。汤头温泉由来已久,史书记载,临沂城东北有汤山,远扬“小汤山”。山下有二泉,一在村内,一在村外,泉水热如沸汤,故名“温泉”。 临沂汤头温泉
民间称“自滚水”,变称“汤泉”,传说时常沐浴能除百病,被奉为“神水”、“神汤”。远近赴浴者络绎于途,尤其清明、谷雨时节为盛。由此来定居的人亦越来越多,逐渐形成繁华所在,引来众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到这里游览洗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到此洗浴,后人建夫子庙并立碑作记。汉代亦借这一风水宝地,在此设置温水乡,北封刘家皇族为温水侯,为一方最高统治者,属皇家直辖,胶东(郡)哀王返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时,常路经此地,在温泉洗浴。洗浴后,他感到十分满意,高兴地赞叹道:“好一个山清水秀的温水乡呀!”并请封亲子刘安国为 温水侯爵一职。后来诸葛亮、王羲之、王勃、刘墉等历史名人也都曾多次来这里观赏游览、洗浴。
对汤头温泉,还有诸多记载与赞誉。北魏时期,水文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汤泉入沂”之说,也有“野馆汤泉”之称。《沂州府志》有诗赞“野馆空余芳草地,春风依旧见遗踪”,并把“野馆汤泉”列为“琅琊八景”之一。清朝康熙皇帝有“对此心意介和平”的赞誉。明代诗人舒祥云:
汤山山下涌温泉,溅喷珠玑颗颗圆。
半亩聚来清彻底,一泓深处碧涵天。
风狂暂失池心月,气热长生水上烟。
春雨正多还溢出,满沟环佩振潺湲。
后又有古人赞曰:
汤山一脉水溶溶,劫火烧残绕碧峰。
石窦泉飞鸣玉漱,潭心气吐白云封。
晴看日色浮光丽,暖逼花枝照影重。
野馆空余芳草地,春风依旧见遗踪。
舒祥先生和古人的诗是赞美泉的清澈、泉的自然美丽风光、泉的诱人魅力的。实际上,汤头温泉之所以能全国闻名,甚至上了美国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其精妙之处还是在于汤头温泉的泉水能治病养身。
汤头温泉最早以砌石为池,上建亭榭,附近建有简陋馆舍,供洗浴。新中国成立后,在温泉区内先后建起了中国煤矿工人临沂温泉疗养院、山东省三河口疗养院、临沂市疗养院、知春湖国际度假村等多家综合性疗养院及温泉度假村,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人士来此医疗、度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