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客家文化(2)

家乡区县: 湖南省资兴市

(三)元宵节。蒙山、富川客家人也叫灯节。富川灯节从正月初十至十五,历时六天。初十为上灯日,十五为下灯日。除了观舞龙舞狮看戏外,主要就是观赏花灯。蒙山客家人则称吊灯,正月十五在厅堂中央吊起,只有当年家里添有男丁的人家才能在厅堂吊灯,叫“添灯”,以感谢神灵赐子和求神灵保佑子,同时也显示家丁兴旺和光宗耀祖。近年来,富川客家人与当地各族群众已打破了只有生男孩才能上灯的规矩,届时,各自在所属的街道神楼挂上署有“贤儿XX”,“贤女XX”的走马灯、莲花灯、八角灯、鲤鱼灯等。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妍斗艳,大放异彩,极其壮观,显示了客家人对生儿育女观的文明。

(四)二月二。桂东地区客家人称“二月二”为土地节,客家人迁徙定居后,都要在村边修建土地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客家人备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带上香火蜡烛、纸钱等供品到村边土地庙祭供。祭供人向土地庙顶礼膜拜,场面肃穆,土地节祭土拜神,以求得土地神明庇护,得以安居乐业。贺县客家人在土地节做糍粑要放棠犁叶,传说是吃了不怕雷公叫。

(五)清明节。这是客家人一个较大的节日,一来上坟祭扫已故先人,二来遥祭远在异地祖宗。这是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贺县客家人清明一定要做艾糍和发糕。发糕寓意兴旺发达,添丁发财;艾糍有“方兴未艾”之意,蒙山客家人清明上坟,最喜欢有新友来,叫做“做丫”。

蒙山客家人做清明,杀鸡时要滴“鸡血纸”,将“鸡血纸”用土坯压在坟头和后土上,先放坟头后放后土,烧香摆供也如此先后。供罢,三牲供品要留部分带回家,叫做“带福归家”。供完坟山,做清明的人要直路回来,不可把供品带入他人之屋,不可在他人家中将供品与他人共吃,以免福入他人之屋,更不可在他人家中将供品与他人共吃,以免福入他人之家。做清明回来,要将供品摆到灶君牌位前,这才算把“福气”带了回来。

(六)炮期。各地庙宇都定有会期,抢花炮活动在会期期间举行,客家人称之为炮期。广西的壮族、瑶族、汉族等都有抢花炮的习俗,抢花炮的内容、方法大同小异。

桂东地区昭平北陀客家人的炮期源于明末,每年农历正月初十龙庙会举行。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为纪念陈方部将王、扬、欧、亚四人打了胜仗,为了庆祝胜利,四人开怀畅饮而死,远近群众都在正月初十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遂形成炮期。北陀客家人炮期与其他不同的是,所设的几个“子炮”均为该龙庙的王、扬、欧、亚四人神像。每年举行一次,哪个村抢到哪个神像就由哪个村带回去供奉,第二年抬回来再重新抢。届时,各村都派出精壮人员参与抢夺。抢到的则是本年炮主。抢炮者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各村送神队伍旗幡飘扬、八方鼓乐喧天,围观群众更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过去,蒙山客家人参加抢的花炮分有丁、财、贵、寿四种。由各庙宇公推出负责人主持。每三年一次。附城福善庙是五月二十八日,西河邓庙是八月十六日,新圩观音庙会是二月十九日。抢花炮前还有烧香磕头、请神保佑仪式,抢何种花炮庙会前早就定下。如是抢保佑添丁花炮,无男儿的就想法去抢,家境富裕就出钱请人去帮抢。家境贫寒的就组织亲友去帮抢,经过拼抢,得主请人把花屏抬回家中,放于大公堂之左,舞狮八音队伍紧随,鞭炮齐鸣,得主夫妇跪拜于花屏前。抢炮进屋仪式方完成,三年期满,得主又将花屏送回庙中,准备下届的炮期。
现在桂东地区客家人炮期,一般只放炮而不抢炮了,以防引起纠纷械斗。

gggttt1994(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