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联系的老同学在QQ上找我叙旧,得知我在淮师念书时便欣欣然问我:“学校美吗?”明知她看不见,我还是点点头,然后在键盘上敲出了一个 “美”字。
天真如你,可能会抛来疑惑的眼神,善良如你,或许会从喉咙里挤出两声“呵呵”。的确,如果以审视北方大学的眼光来看淮师,它没有那么粗犷雄壮;如果以欣赏南方大学的心态来看淮师,它又不够那么秀气玲珑。它就这么意味不明,捉摸不透。
海棠谢了又开,碧草枯了又绿,转眼之间,我在师已经生活了近三年。这座校园的平坦大道上已经滚满了我的车痕,幽曲的小径上也踏遍了我的足迹,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淮师的弯弯绕绕、角角落落里无不融入着我的一呼一吸。然而,正如那首歌词里唱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我熟悉淮师,但也时感陌生。
众所周知,千里淮河悠悠穿淮安城而过,而秦岭——淮河又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所以淮安这座历史古城兼具着南方北方特征。从地形上看,淮安地处平原,少了山的遮掩庇佑,这里的的风便大得陌生,大得离奇。不似《大风歌》里“大风起兮云飞扬”般豪气冲天,淮安的风里透着一股刁钻。有风的季节里,我是绝不敢披着头发的,天知道一阵风起,你的头发会被吹成二八开还是三七分?更有甚者,风儿像个恶作剧的孩子吹个不停,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一头青丝张牙舞爪,上下翻飞,俨然一个新世纪的苏妲己或者梅超风。有时穿着裙子走在校园里,一阵风来,明显感觉是从脚底窜上来的,心里难免抖上一抖,真真是被一阵风调戏了!对此,某同学愤愤不平,怒吼一声“妖风!”从此,此美称横行校园,常常一呼百应。
记得《红楼梦》里林黛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留得残荷听雨声”,语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写道: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淮师镜月湖里就种着满满一池荷花,盛夏之时,虽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丽景,却也不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之野趣,不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真实。你或许已熟悉此情此景,觉得不过如此。不过,私以为,这还不是镜月湖荷花最美的时候。严冬过后,草长莺飞的初春,空气里还泛着冰凉的气息,尤其是在教工食堂用过早饭后,沿着湖畔走一走,扑面的湿寒之气沁入肌骨。湖里的老荷饱经一个秋冬的风霜,早已残败不已,可正是这种残败竟让老荷多出了一丝魅力。若是遇上雨天,淅淅沥沥的细雨洒在湖中,洒在伞面,于是乎,往事点点,依稀浮上心头……这一刻,我与黛玉、与义山心有灵犀。
时值今日,柳絮翻飞,又是一届毕业季,校园里处处可见学姐、学长留影合照的身影。我不是他们,所以不知道此时此刻学长、学姐的心里有什么感想。是毕业前的兴奋多一点,还是朋友别离之刻的不舍多一些?是为了考编、考研、考公的成功而欢欣鼓舞,还是因着找工作几经挫折而沮丧低沉?或者干脆依然停滞在迷茫期,不知何去何从……也许这种种情绪都有,此消彼长,百转千回,在心间萦绕成了一团“剪不断,理还乱”。
初刻踏进这所校园时,我们还是一脸稚气,而当我们“挥手自兹去”时,已然沉淀出一份沉稳。在这里,我们挂了几门不爱的课目,干了几份廉价的兼职,结交了天南地北的朋友,遇见的此生唯一的她/他……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淮师,淮师让我们成长,我们遇见并且促成了淮师的最美。MU4七彩作文网(www.7czw.com)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虽不是某年某日踏花折柳而来,却不知能否在某年某日雨雪之际再次相聚淮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