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石龙镇国宝桥米育秧基地内,技术人员在检查秧苗生长情况,经过“放置地层土—洒水—播种—覆盖”步骤,育秧盘集中放置两天,秧苗即可破土而出。基地的20个钢架大棚已育早稻秧600亩、中稻秧2000亩。当前,京山县春耕备耕物资准备充分,蓄水保水形势好于去年,为春季农业生产争得了主动。
“我今年36亩早稻田,采用大棚集中育秧后,全部用插秧机栽插,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插完了,既省工省时,还节省了不少开支。”4月22日,钱场镇荆条村9组村民钱艾苟高兴地说。
今年,全县计划早稻种植面积14.8万亩,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组织,采取集中育秧方式达60%以上。目前,早稻栽插全面展开,4月底机插早稻全部结束,机插早稻12.8万亩,机插率达到86%以上。
京山是湖北省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种植的好帮手。目前,全县建成农谷大道沿线、钱场镇至雁门口镇、曹武镇至罗店镇3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水稻机插面积达到57.5万亩,机插水平达到88%以上。
春播千万亩,良种九成九。早在3月初,京山县就开展了打击“套牌侵权、未审先推和虚假宣传”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整治。与此同时,县里启动春季农业科技大培训,100多名农技人员走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春耕备耕要点和种植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9万份,解决技术难题3000个(次)。
“管起来硬气,用起来放心,有了‘户口本’就是有底气。” 4月15日,熊滩村村民熊笃斌举着手中的蓝本本说。京山县小水利确权颁证在熊滩村试点先行,小水渠、小塘堰、小管道、小泵站等,一一各有其主。
该县积极抢抓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及汉东引水工程项目建设机遇,加强蓄水工程、水源工程、节水工程建设,实施蓄水保水用电补贴政策,激励、组织、引导群众常年蓄水、多途径蓄水,实现“一抗三保”由季节性向常态化转变。目前,全县库塘堰总蓄水35107.7万立方米,同比增加11032.76万立方米,增长45.8%。
与此同时,全县推广农林、农牧、农牧渔结合新模式,发展立体、生态、高效农业,优化“一高三新”模式,打造“双万田”、“十万棚”和“百万池”。今年,盛老汉家庭农场新增流转土地1000多亩,进一步发展“稻(莲)—龟(鳖)—鱼虾—青蛙”综合种养模式,预计年亩平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禾之果桥米专业合作社投资3000万元,打造集精品桥米种植、大棚蔬菜种植、休闲农庄、花卉观光采摘和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