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话(相 声)

家乡区县: 孝感市应城市

甲:逗哏 乙:捧哏。两人从不同方向上台相遇

甲、乙:你好,你好。

乙:您最近在忙什么?

甲:我最近太忙了。主要是忙着学电脑,唱京戏,还忙着学习语言文化,最最重要的是忙着学习普通话。

乙:学普通话?您都这大年龄还学普通话,有必要吗?

甲:太有必要啦。你看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学习普通话。象公共场所,机关事业单位等等都要求说普通话。应城市政府报告,大型会议等,领导都在带头说普通话。学校的学生更没话说,个个学讲普通话,你说我不学普通话能行吗?

乙:那是、那是。可是我们应城话也很有特点,说出来也是很好听的。

甲:那是当然嘛。应城话也是很讲究的。但是你知道吗,同是应城人由于水土的关系,讲的话、发的音也是不同的。

乙:哦。何以见得呢?

甲:我呀,初略的研究了一下,应城北面、西面和以城中地区为代表的东南方向等等,说的话、发的音都不一样。

乙:是吗?你说说看。

甲:你看。在北面以杨河为代表的由于同饮府河水,他们的发音与孝感、安陆比较接近,发声的时候舌头是卷着的。

乙:哦。你学学看。

甲:我学一学。杨河人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是“杨河罗卜青头白屁股”。你听是不是?

乙:哦。那还真是。那还有别的嘛?

甲:有呀。在西面陈河、杨岭一带喝的是汉江过来的水,说话口音与仙桃、天门一带比较象。

乙:怎么说?

甲:我举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我年轻的时候下放到陈河就听了一个精典段子。说有一个小伙子到天门的皂市去相亲,媒人介绍后,小伙子不好意思就站在门 外。未来的丈母娘一看,这怎么行呀?马上就说“你别站在外面,到屋里来‘措’(坐),这个小伙子就慢慢在门口坐下,丈母娘一看又发话了“哎呀,你不要在外 面‘措’,要‘措’就‘措’进来唦。”

乙:哦哦。对……,陈河、杨岭一带确实是这样的口音。那么还有吗?

甲:当然有。象城中一带的人说话也是有特点的。

乙:哦。什么特点?

甲:那就是不论吐什么字,舌头从来不卷。

乙:不可能吧?你学一学。

甲:我简单学一学。比如数字1、2、3、4、5、6、7、8、9、10,这里面有卷舌音、翘舌音等,可城中人说起来一个都没有,一律是把舌头伸得直直的发音“1、2、3、4、5、6、7、8、9、10”。所以说同样是应城人说话发音也是有区别的。

乙:对……,您分析得太对了。

甲:还有啦。应城人说的话、用的词与普通话比起来那差别太大了。

乙:不是吧。我认为应城人别着说话,外地人还是能听懂的。

甲:听不懂。

乙:听得懂。(两个人争起来)

甲:这样吧。我说一说应城人的用词,你一听就知道差别有多大。

乙:那好。您说说看。

甲:比如一些物品。茶杯应城人叫“罢碗”,毛巾应城人叫“扶子”,汤勺应城人叫“条根”,棉袄应城人叫“滚衫”等。比如动物名称。青蛙叫“克马”, 小鸡叫“鸡伢”,瘌哈蟆叫“瘌嘎宝”,蜻蜒叫“丁丁”。再比如身体部位。头叫“脑壳”,脖子叫“颈晃”,膝盖叫“克细胞”。再比如称呼人。妈妈叫“咩”, 小偷叫“强土”,蠢人叫“苕贷”,骗子叫“白搓子”,莽汉叫“捶桶”,聪明人叫“嘹将人”等等。

乙:哦。应城人还真是这样说。

甲:还有耐人寻味的几个不分。一是馒头和包子不分都叫包子。二是苍蝇和蚊子不分都叫蚊子。三是毛巾、手巾不分都叫“扶子”。四是银与盐不分都叫银。五是命与面不分都称命。六是老婆与儿媳妇不分都称媳妇。

乙:哦。是的,是的。

甲:应城人还有哭笑不得的问候。应城人第一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比如一个单位有一名员工看见领导从厕所出来,连忙上前打招呼“您亲自上厕所”领导一看没支声,紧接着他又说了一句“您吃了吗?”

乙:哈哈。太有意思了。

甲:应城人说话还有几个独特的词,一是烧,天热叫“烧热”,天冷叫“烧冷”,走快了叫“烧走”。二是哈,说人好叫“哈好”,说人坏叫“哈邪”,玩得 高兴叫“哈好玩”,受了委曲叫“哈气人”。最具有特色的是“就了,”什么事都用得上。比如某事做完了就说“就了”,打断别人说话也说“就了”,劝架也说 “就了”,买卖讨价还价也是“就了”。因此,在外地一听到说“就了”就知道是应城人。

乙:哦。听了您刚才的分析那真是长知识。应城人说话有这么多的特点和差异。

甲:所以呀,我们在保存我们应城人说话特点的同时也要好好学习普通话,要不然是会闹大笑话的。

初雪照晚晴(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