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光谷去创业”成青年见面问候语

家乡区县: 湖北省新洲区

 

长江日报讯(记者肖娟)昨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到光谷,去创业”——湖北深度打造“创业宝地”调查》的报道,聚焦湖北创业风潮。此前的5月3日,新华社以同样的“来自一线的调查报告”形式,探究“华科造”书写创业传奇的缘由。

昨日新华社报道称:作为具有全球科教优势的湖北,及早谋划,从立法入手,完善财税、人才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将武汉市及“中国光谷”打造成为创业聚集地,让创业有保障、有条件、有氛围。一场享誉全国的“创业风”正在荆楚大地越刮越劲。

支持创业,法制先行,给创业者一颗“定心丸”。在创新创业新红利来临之际,湖北又一次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光谷”,决定将其打造成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谷”。今年1月,湖北省人大审议通过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从管理体制、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及创新容错免责等9个方面支持创新创业。这部“光谷基本法”将彻底破除创业者的束缚,让他们放手去干,放心一搏。

政策组合,让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推进大众创业,湖北提出为各类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营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创新财政资金的支持路径和模式。去年6月,湖北发布促进成果转化应用的“科技十条”,并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资金”。随后,又出台涉及“六个方面”的十八条措施,提出到2017年扶持4万名大学生创业。去年,《光谷创业十条》出台,打造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1.5亿元专项创业扶持基金设立,重点资助创业人才。

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让创业者轻松找到风口。目前,光谷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3家,其中,1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去创吧、DEMO咖啡等都已成为创业者心中的天堂。据统计,2014年留在武汉的武汉大学生约11万人,其中创业人数达2万,占比近1/5。“到光谷,去创业”已成为许多光谷青年见面的问候语。

在5月3日的调查报告中,新华社通过剖析“华科造”现象探究发生在湖北高校里的创业传奇。文章认为,“华科男”成为创业圈里的瞩目人物,有三大因素:“黄埔军校”精神传承让创业成为人生追求作为;“进团队,有导师”的抱团创业更有力量;学校、老师“扶上马,送一程”的帮助,让大学生的创业路更平坦。

责编:陈辰

本文来源:武汉生活网

洋聪聪style(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