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黄袍山(三)

家乡区县: 湖北省通城县

华罗寨原名罗寨或罗山,早在夏商王朝时期,罗国是楚国的附属国,也可谓楚国的分支,初期的罗国古都政治中心即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华罗寨下的望湖洞、大埚等一带,商业经济中心位于今天的通城县塘湖镇的城墙山内侧郭家垄、塘湖、狼荷等。政治中心以高山为安,经济中心以城墙而卫。罗国为熊姓、部分为罗姓,罗国管辖面积并不大,主要沿今天的幕阜山脉的通山九宫山和幕阜山、崇阳大湖山和夜合山、通城的黄袍山、修水的黄龙山、平江天岳山、岳阳赤壁药姑山等等,罗国子民皆居山间。罗国在楚吴交界华罗寨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后因商王朝的建立和强大,对属于夏王朝的子国罗国,自然是打压,罗国也被迫迁往他地。

在西东周朝时期,在黄袍山又建立了一个华梓国,面积极为狭小,主要限于通城、崇阳隽水、梓木溪流域一带,与修水渣津“古艾国”与邻,史料上记载得很清楚,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古艾”诸侯国,所辖范围包括修水、铜鼓、武宁、永修等修水河流域一带,而渣津镇龙岗坪即为当时的古国都。而华梓国的国都位于梓木里(今荻田村等)。在春秋战国、汉朝等时期都曾有小国都存在,但规模都小,或为当地百姓起义自建、或为朝庭对王候功臣的小封地。但在唐朝时期,确是名噪华夏,只因张氏号瑛的黄袍山当地豪绅。华罗寨名源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 ,地方豪绅张十万,在此锯槐立寨,招兵买马,护卫一方乡民,建华罗国,号称“兵马十万众 宅舍十万间 粮食十万担金银十万斤”,既拒黄巢起义军,也不服腐唐之治。华罗寨北有 200 米长 巨岩,状似城墙,张凭此固守,万夫莫开。山尖高耸,雾绕霞飞,每当云开天朗,登山遥眺,可见洞庭湖水。华罗山有插剑岩,在槐寮寨山腰,有巨石岩,长数丈,诸石皆青,唯此石独白,上有 18 穴罅,传为张十万插剑所留。 华罗山侧有奶石,下垂如乳,四季滴水不竭。至今仍可见到华罗山古兵寨旧址基地,华罗寨之西南有平地数千坪,可以想像1000年前之古兵寨规模。悬岩绝壁至今仍在、插剑岩也依然如故、巨奶石还是滴水不竭、岩梯仙人埂终不改其艰险… …

boomer(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