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山佛道宗教文化带

家乡区县: 湖北省通城县

佛道宗教景点: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兰若寺、经堂、白玉寺、普救寺、胥林寺、金轮古寺、南台寺、白水寺等佛教寺庙,还有西汉张良始建的良山道观、八仙道观、吴芮祈天台遗址等。

东汉古寺兰若寺

黄袍山兰若寺(来佛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望湖村高山湖西南,始建于汉朝(约建于公元前118-105年之间),是在汉武帝时期的大汉使者张骞遣副使出使大夏经身毒(今印度国的一部分)之后,由于汉武帝以开放之姿容纳八方之物,黄袍山地处皇城之偏远,才得以由身毒国人在黄袍山传入佛教和建设寺庙,因是华夏四海九州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得名为兰若寺(来佛寺),距今已有2100多年,略早于洛阳的白马寺、南宫的普彤寺,更早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等地的寺庙,可谓为中国佛教寺庙之“佛源”和“祖先”。在汉代时期沿黄袍山大盘山来佛寺侧的古道及山

窝相继建起了上寺、中寺、下寺、观音(又称东庵,女性佛教信士集聚之地)等四寺,寺庙建筑面积宏大,信徒众多,曾一度香火极为旺盛。东汉时期在洛阳等地建起了白马寺等寺庙,佛教也开始慢慢在我国各地广为兴起。

黄袍山兰若寺(来佛寺)的附近有唐朝臣相金兴政、北宋诗人黄庭坚和北宋抗金英雄方琼等历史名人所书的“佛源”“佛宗”“佛祖”等古石刻。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来佛寺也和中国其他各地的寺庙一样,曾经战争及朝代更替而数度浩劫,时至今日,上寺、下寺、中寺、观音寺都已不见,只有重建于明清时期的来佛寺的几间瓦屋、几段断壁、几块裂石碑,还潇条且破落地立于黄袍山高山古道边,现存的寺庙规模、信徒香火都远不如从前,甚至是已被世人遗忘。

白玉寺

白玉寺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嫦娥峰,唐时为山神土地庙、寺庙始建于宋,兴于明

,盛于清,今日更是香火旺盛、信士众多(每逢初一、十五,信士上百人)。几经朝代更替,寺庙也几经损毁,又几度修复。寺庙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米,内有佛像一百多尊、铜钟一、老鼓二、古香炉多个、天井二、古石刻近百块等等.....

胥林寺

通城素来就有一县两城隍之说,据说一个城隍庙在通城县县城东门的李家塘,另一个城隍庙就是塘湖的胥林寺。而胥林寺也是目前通城县唯一保存下来的城隍庙。胥林寺位塘湖居委胥林街侧,拾阶数十级可至。

普救寺

普救寺始建于南北朝陈南时期,重建于公元2002年。天台宗智觊祖师云游此地,夜闻神鹿叫,环顾此地,见风景独特,就地建寺。明有永历皇帝到此,清有乾隆皇帝夜宿庙中,乾隆皇帝下旨免黄袍山皇粮国税。普救寺位于黄袍山润田村夹井峡谷上、鹿叫山南侧的一山谷中,三面环山、竹林环绕。

良山道观

西汉时期,有初汉三杰的张良寻退隐通城张师山的师父黄石道人,后又隐退黄袍山创办“伐桂书院”,在黄袍山修建良山道观,修道讲学。

八仙道观

黄袍山观音峰上有古石屋遗址,相传为八仙之吕洞宾修炼道法之处,也是八仙琴棋怡然,集会之地。

boomer(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