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南水库2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平山县

技术指标

2-1流域特性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五台山北麓,为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的两大支流之一,河长587km,流域面积24960k㎡,其中岗南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900k㎡,岗南水库与下游黄壁庄水库联合控制流域面积23400k㎡。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地区分布上相差较大,且80%以上集中在汛期6~9月份,多年平均气温为12.9~4.1℃,多年平均蒸发量1239mm,多年平均风速为1.7~9.0m/s;多年平均输沙量为931万t;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6亿m3。1996年洪水,岗南洪峰流量7010 m3/s,为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水库最高洪水位为203.13m。

2-2 大坝

岗南水库拦河坝现状为1座主坝和16座副坝,主坝始建于1958年3月,1966年续建,1969年竣工。为粘土斜墙坝,左、右两坝肩为均质土坝和均质土坝向粘土斜墙坝过渡段,上游设浆砌石防浪墙,下游坝肩为浆砌路缘石。主坝上游为干砌石护坡。

水库除险加固后,主坝为粘土斜墙坝,上游设浆砌石防浪墙,大坝上下游均为干砌石护坡,主坝上游为干砌石护坡。

副坝1968年冬完工。副坝现状为均质土坝(有些坝段在续建时高程205.0m以上采用了粘土斜墙砂壳坝型式),分布于主坝两侧,共有16座,其中左岸副坝11座,左岸副坝由正常溢洪道至主坝左坝头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坝顶上游设浆砌石防浪墙,上游坝坡为干砌石护坡,下游为卵石护坡。右岸副坝位于主坝右侧,坝顶为泥结碎石路面,坝顶上游设有浆砌石防浪墙,上游坝坡为干砌石护坡,下游为石碴护坡。副坝除险加固,副坝加高措施与主坝基本相同。

2-3 溢洪道

溢洪道有正常溢洪道和新增溢洪道,正常溢洪道位于左岸副坝左侧,由引渠段、闸室段、陡槽段、挑坎段及尾水渠组成。闸室左右边墩为混凝土重力式挡墙。水流经引渠、闸室段及陡槽段,通过挑流消能进入尾水渠,最终汇入下游滹沱河。

新增溢洪道位于正常溢洪道右侧,由引渠段、闸室段、陡槽段与挑坎段、防冲板与导水墙及尾水渠等五部分组成。

2-4 出水洞

出水洞由泄洪洞和输水洞,泄洪洞位于主坝右岸侧,与输水洞相邻(位于输水洞右侧),泄洪洞由圆形有压洞段、城门洞型无压洞段、泄洪明渠段及城门洞型无压尾洞段组成,结构型式比较复杂。

输水洞位于主坝右岸,系泄洪、发电两用隧洞,输水洞进口为喇叭口形,进口与闸门之间为椭圆曲线收缩段,进口设有一扇平板钢闸门,配有固定卷扬式启闭机1台,闸门后设有通气孔。

2-5 水电站

水电站装机总容量41000kW,其中两台15000kW,另一台11000kW。

建筑历史

1956年8月,滹沱河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根据新烟波浩渺

的水文资料,有关部门对《规划要点》进行了修正和补充。1958年4月,北京勘测设计院根据水电部、国家建委审查意见作出了《岗南水库工程补充初步设计》。1958年6月16日水电部批复,基本同意《岗南水库补充初步设计》,并同意岗南水库正式开工。岗南水库工程于1958年兴建,经1963-1965年续建,1966年岗南水库工程续建设计确定的规模,为百年设计、千年加百分之十校核,最高洪水位207.7m,最大库容15.71亿立方米。1975年8月河南暴雨后,为提高水库抗洪保坝标准,1978年开始增修8孔新增溢洪道一座,1986年基本完成。1981年后启用河北省水利厅设计院提出的岗、黄两库新的水文成果,原千年设计洪水仅相当于新水文的500年一遇。增修新溢洪道后,又对原有两座溢洪道进行了加固改造,防洪泄洪能力大大提高,防洪保坝标准达到了5000年一遇;岗南水库的现状防洪标准为500年一遇设计,不足5000年一遇校核。1978-1990年除险加固,现状工程防洪标准达5000年一遇,泄水建筑物总泄量19950立方米/秒,最高洪水位为208.09m。

2003年岗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将开始实施,工期两年,水库加高1.5m,水库防洪校核标准达到10000年一遇。

2003年7月,石家庄水库水源保护管理站正式成立,开始对库区周边进行环境执法。经过治理,岗南水库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达到国家一类饮用水标准的水库。

李H(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