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美食

家乡区县: 北京房山区

扒糕是汉族传统夏季风味食品。流行于北京等地。荞麦面粉熬成灰色糊状,团拍成小饼放入凉水盆中。用荞麦面制成,一般与凉粉同时出售。食用时切成小块,再将小块扒糕削成两头薄中间厚的长条薄片盛在碗内,浇上用麻酱、酱油、好醋搅拌的汁,加上红咸胡萝卜擦的丝,浇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

扒糕是用荞麦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小圆坨,大小如烧饼。蒸熟后,夏天放在冰上镇着,谓之冰镇扒糕;冬天则放在炉铛上,加油炒热,谓之热炒扒糕。

在夏天,扒糕多是与凉粉一起卖,还有粉块、粉皮、还有小拨鱼儿,都浸在盛有冷水的大木盆里(该盆系扁圆形,直径二尺,深不足半尺),与卖灌

肠、豆汁的一样,搭棚设座。案上摆着佐料罐:用花椒油□过的酱油、芝麻酱、醋、蒜汁、芥茉、辣椒油、胡萝卜丝等。等到有顾客来吃时,才临时着上这些调料。经营者仅一、二人,不停地吆唤:“筋道的扒糕,酸辣的凉粉啦,请吧您哪!”、“扒糕筋道……酸辣凉粉儿哟……” 。

扒糕用荞麦面制成,锅内烧开水,倒入荞面,快速搅拌,荞面熟透后,盛在盘内拍平晾凉,切成小块,再将小块扒糕削成两头薄中间厚的长条薄片盛在碗内,浇上用麻酱、酱油、好醋搅拌的汁,加上红咸胡萝卜擦的丝,浇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称:“色恶于今属扒糕,拖泥带水一团糟。嗜痂有癖浑难解,醋蒜熏人辣欲号。”还说扒糕的颜色灰黑,“见之欲呕”。扒糕的颜色虽不好看,但很多老北京人仍钟情于扒糕。主要是因为扒糕的原料“荞麦”有很大的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食毒,甚良”。

2分类编辑

河北深泽扒糕

扒糕以深泽高庙扒糕为上品,高庙又以高丑子的“丑子扒糕”最为有名。扒糕源于何时已无法考究,据今 年已80岁高寿的扒糕世家传人高丑子回忆,他爷爷就是做扒糕的高手,到他的扒糕

孙子止,已是第六代传人了,据此推算,扒糕少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扒糕的主料是荞麦面,加上花椒,小茴香等调料,搅拌均匀,开水下锅,煮熟后趁热定型为二两左右的圆饼,凉晒即可食用,食用方法是将扒糕切成小块,沾上以蒜泥、姜末、葱花、香油等配好的调料,具有蒜香可口,绵软有劲的特点。深泽扒糕以荞麦为主料,不添任何食品添加剂,是典型的绿色食品,常食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保健功效。扒糕已遍布深泽全县各地,集日尤多,仅高庙一村就有40多户群众常年经营,日产5000多个,同时在辛集、保定、石家庄等地设有常年销售网点。

楚旺扒糕

楚旺扒糕原是楚旺镇风味小吃。据传始于清道光初年,由马奎从保定传入。

主要原料为荞麦面,蒸熟后用芥末、香油、蒜汁、陈醋凉调,味道鲜美,且有健脾胃作用,现已遍及全县,村镇街头,多有叫卖。有民谣《楚旺扒糕》曰:“楚旺扒糕荞面糊,芥末蒜汁香油醋,一切就调手拿叉儿,酸辣香味得口福。”

行唐扒糕

行唐扒糕主要原料以荞麦面为主,蒸熟以后用小刀打成条状入碗,浇以酱油、辣椒油、醋、蒜汁,放和好的芝麻芥末糊、用礤床擦好的咸萝卜丝,即可食用。

行唐扒糕最有名的当属北街一老人家做的最有盛名,吃起了劲道有力,清香可口。

佐手边幸福(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