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时候,我和老妈去过一次庙会,那场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好多吃的,我是吃货一个,当然也好多人。
瑞金县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庙多。一个县城寺庙多达30余处。城内有城徨庙、文庙、武庙、候王庙、江东庙和七仙庙。大部分寺庙分布在城外和近郊。庙多带来的是庙会多。虽然不是所有的寺庙都有庙会,但形形色色的庙会确有不少。客家人五彩缤纷的庙会文化是很美的。流光溢彩,繁花似锦,规模和盛况,使人兴奋,令人神往。
八月初一上午大约九、十点,庙会正式行会。先举行祭拜仪式。此时庙内三进大厅上跪满了前来参加祭拜仪式的善男信女。殿上烛火通明,鞭炮和鼓乐齐鸣。祭拜仪式结束以后,真君出巡。大殿上真君菩萨不动,另有一座平时轮流供奉在沐恩信士家里的小型的真君菩萨抬着出巡。前面有仪仗队开道。仪仗队由两面金锣,两面?避牌,两面肃静牌,两对金瓜,两对月牙(代表日月),一对金斧,一对戟和铁矛木棍、十几面彩旗组成。第二梯队是鼓乐手。第三梯队是“故事会”。一般是有四台童男童女扮演成戏剧人物的故事台组成。“故事台”各长宽约1.2米,高1米,木质结构,上立2-3名十一、二岁的男女儿童装扮成历史上某一故事场面。经常出现的有《桃园三结义》,由三个男童分别扮演刘备、关羽和张飞。《白蛇传》由一名男童扮演许仙,两名女童分别扮演白娘子和小青。《霸王别姬》,由一名男童扮演项羽,一名女童扮演虞姬。《吕布与貂蝉》,由一名男童扮演吕布,一名女童扮演貂蝉。本台上每个儿童的站立位置,均有铁圈固定,以保证绝对安全。他们的服饰鞋帽,全部按照戏装缩小比例精密加工制作而成,特别美观大方。每台“故事台”由四个青壮年抬着,浩浩荡荡,精采纷呈。出巡队伍最后是真君菩萨乘坐的大轿。大轿四周用雕花板格成,内嵌玻璃,红漆,也是由四人抬着。出巡的路线是,出真群阁街,越云龙士桥,进通荡街,转西外大街过下街,到廖屋坪,再经烟叶街最后到云龙桥北端结束。 八月初二至十五为朝拜期。县城和附近农村的善男信女(多数是中老年妇女)领着自己的小孩,穿着干净的衣服,手提着装有朝拜物品的小竹兰,竹兰里一般装有数对规格不一的腊烛,一扎线香,一挂鞭炮,一对长幡(上书沐恩信士XXX敬叩)和若干果品或水果。这个时期真君阁真可谓人山人海。从四面八方涌入的朝圣者,一般是每天数百,多的时候上千。大殿内被腊烛、线香和鞭炮搞得烟雾迷漫。大殿前面一天井,天井内有一生铁制的香炉,平时是用来点线香腊烛的。这段时期内最高潮竟有时会被腊烛、线香或纸钱烧得通红,庙外大坪上则戏台锣鼓铿锵,从初一到十五,庙会延请的戏班——祈剧紧锣密鼓地进行。经常被延请的戏班子有“贵娥班子”和“赖婆班子”。或者请其中之一,或者通请。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演一场。朝圣者以及县城居民,附近农民在这里免费看戏。大庙和大坪四周还有许多做生意的、卖小吃的,甚至玩赌博的也不放过这一机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直到八月十五日最后一场戏散场,庙会才算落下了帷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