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大事记(二)

家乡区县: 安徽省当涂县

      民国初年,县境行政区划仍袭清制,设9个自治区。民国19年(1930),改编为10区、264乡、26镇。

  民国23年(1934)推行保甲制,全县编组为123联保、555保、5448甲。同年,奉令扩大区政、将原10个区合并为5个区。即原第一、四两区并作第一区,区署设城关;第二、三两区并作第二区,区署设采石;第八、九两区并作第三区,区署设大桥;第六、七两区并作第四区,区署设马桥;第五、十两区并作第五区,区署设丹阳。

  民国25年(1936),全县设5区、20乡镇、476保、5547甲。翌年,又将20乡镇划作62乡镇。

  抗日战争时期,县境曾先后建有3个政权,并按各自控制的范围施政。

  民国27年(1938)9月,国民县政府在大官圩恢复。由于原第一区所辖区域大都沦陷,乃重设5区、25乡镇、314保。

  民国32年(1943)冬,新四军在江宁、当涂、溧水3县边区建立横山县,下设谷里、云台、亭山、铜山、明觉、博望6个区和1个山西办事处(范围包括朱门、陆郎、濮塘、霍里等地区)。新市、丹阳、禄口、陶吴、湖阳、薛镇亦一度划入游击区。

  民国29(1940)年,汪伪县政权将当涂沦陷区划分为16乡、11镇。16乡为竹山乡、益全乡、盛管乡、落星乡、西全乡、江心乡、霍里乡、杜塘乡、藏汉乡、耕宁乡、新禾乡、洞阳乡、访贤乡、广义乡、广芮乡、滨江乡11l镇为薛镇、新市镇、丹阳镇、博望镇、采石镇、大桥镇、乌溪镇、黄池镇、马家桥镇、查家湾镇、塘南阁镇。嗣后,又在全县虚设10区、60乡镇、540保、5 510甲。民国34年1月,又改10区为4区,即薛津区、采石区、大桥区、博望区。原城区改为姑溪镇。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9月国民县政府迁回县城,同年撤销区建制,划全县为44乡镇、448保、4 835甲。翌年又将44乡镇缩编为姑溪、采石2镇和聚贤、黄山、湖阳、薛津、黄池、公安、河南、济国、塘南、石福、灵应、霍里、新市、江心、楼云、丹阳、博望、乌溪、新塌、围屏、大桥、马桥、亭头、常坝、慈湖、佳冯、护河、永宁等28乡,共321保、4038甲。民国37年1月,县政府奉令在县境增设4个联防区,共辖30乡镇、327保、4264甲。采石联防区辖采石、霍里、慈湖、黄山、永宁、佳冯、聚贤、江心等8个乡镇,共86保。大桥联防区辖姑溪、河南、新塌、大桥、楼云、常坝等6个乡镇,共68保。大公圩联防区辖护河、石福、公安、亭头、马桥、塘南、乌溪、济国、黄池、灵应等10乡,共101保。博望联防区辖新市、薛津、丹阳、湖阳、博望、围屏等6乡,共72保。

  民国38年(1949)4月县境解放。8月,析当涂县城置当涂市,市区划15保、148甲;县辖4个区、30乡(镇)、302保、3663甲。

大鼓在昆明(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