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今东李镇张法寺村东南。始建于金,后因年歉兵,迄于元末,殿宇倾屺几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法师张福广(掖单人)来此经营重修。至明天顺癸未(1463)竣工,历时70余年,始成煌煌大寺,共建各式大殿一十八座。“三佛、0、大悲、五百罗汉、金刚”诸神象俱全。憎房、仓库、浴室、后房等配套设施无一不备。“栋宇鲜丽,金光流映,煌然为东藩伟观”(清《夏津县志》艺文志。盛时僧众达百余人,为方圆数百里名刹,明山东提学使沈钟有诗赞日:当然梵刹夏津东,万木丛深一径通。满路飞香三数里,绕檐鸣铎半虚空。回翔鹳鹤翩翩下,导引袈裟个个同。除却灵岩堪伯仲,其它琐琐敢争雄?
后因年湮日久,世事沧桑,殿宇倾屺,僧众散归,时至民国23年(1934)左右,其建筑已被拆除殆尽。现在其址仍瓦砾遍地,常有祭祀的陶瓷器皿出土。当地人有仍有“大图”、“塔坟”等地名称谓。
大云寺把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供于一殿,称“三大士殿”,这在佛寺规制上是比较别致的;这或许也是武则天的“别出心裁”。按照佛典的解释,“大士”是菩萨的统称,菩萨品位仅次于佛,而观音和文
殊、普贤三菩萨,虽已达到佛的境界,由于她们立誓要普救世上一切受苦众生,方愿成佛;然世间苦难无穷无尽,他们也就只好永远屈居菩萨之位。为了彰扬这三位菩萨的功德,所以称其为“大士”,以便同一般菩萨有所区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