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女娲
嗨喽,大家好!我还是你们的鹏鹏,涉县的美食告一段落,后续在接着给大家介绍。今天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涉县的人物,第一个介绍的是我们华夏母亲——女娲。
女娲既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形象,世界上创世神话的英雄人物都具有神奇特异的本领,那么女娲有哪些神奇特异的本领?这些神奇特异的本领又给人类和世界带来哪些福祉呢?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化育万物,抟土造人,创造了一个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山海经》中记述传说中的女娲可以化育万物,最后她自己的肠子也化为神人。。《淮南子·说林训》说:“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这里的“化”,是化育的意思。女娲化育诸神,诸神又帮助她化育人类。汉末建安时期人高诱注《淮南子》说:“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高诱对女娲和诸神造人神话传说所作的注释,应当是有古代更为丰富的传说作依据的。稍晚于高诱的学者许慎,是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他在《说文解字》卷十二中写道:“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许慎以明确的语言说明女娲是古代传说化育万物的神圣女性。大约与高诱同时的另一位学者应劭”,在他写的著名的《风俗通义》一书中,对女娲抟土造人的民间传说做了这样生动的记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子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贪贱凡庸者,绠人也。
二、宝爱子嗣,高媒婚姻,为人类的繁衍兴旺带来福祉
历史文献中有关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记载,反映了早期的先民对人类起源的原始想象。历史文献中还有一些传说记载,伏羲女娲是兄妹,他们成婚后繁衍了人类。
三、治理洪水,炼石补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暴雨洪水、地震陨石、野火猛兽等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勇敢顽强地抗治自然灾害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如果说大禹是古代治理洪水的英雄,那么在大禹之前还有一位女娲,也是一位治理洪水和战胜其他自然灾害的女英雄。《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鸳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熏万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女娲赋予我们人类很丰富废的精神食粮:独特的首创精神,顽强的生存意识,博大的慈母胸怀,质朴的奉献精神。
独特的首创精神。创世神话在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有,但华夏女娲传说有其独特的地方。女娲是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不是天上来的,是脚踏大地创造万物和人类。这种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讲求实际并注重创新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光大发扬,使中华民族成为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最重大贡献的民族。汉族的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立特征。
顽强的生存意识。人类要生存,要生活,必须有一个适于生存的环境。女娲补天、治水,勤劳勇敢地改造自然,使之适于人类的生存。虽然女娲补天、治水带有原始想象的成份,但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先人改造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的生存下去的意识。
博大的慈母胸怀。传说中的女娲不但创造了人类,而且关爱人类。她送子孙、做笙簧,为婚媒,使人类繁衍发展,表现了一位博大的慈祥的母祖胸怀。
质朴的奉献精神。女娲功高不居,只讲奉献。她含辛茹苦,勤劳朴实。这种文化内涵,我们从中国每一位老母亲的身上都可以感受到。不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论有文化,还是没文化,母亲为子女,为他人,为社会的奉献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这种质朴的奉献精神是人类文化的最宝贵的精华。
女娲文化和女娲精神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去了解和认知,从女娲身上学到我们现代社会缺乏的东西。。。。。。
好了,今天的介绍先到这里,嘻嘻品味女娲的做法和胸襟,期待下一次鹏鹏的介绍吧!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handan_shexian.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zhaopengli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095088693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9508869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