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气质结构

家乡区县: 南昌青云谱区

地貌类型

三清山的山势是东、南、西三面陡峻,北面平缓,地势高差很大。从整体看,东坡从金沙至玉京峰,西坡从横坦、汾水至玉京峰,恰为两个相靠的凹球面,它们与南部的凸球面合成高耸入云、层峦叠峰的奇特地貌。东坡比西坡平缓,南坡又比东坡平缓。组成三清山主体的岩石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其中边缘相和过渡相的花岗岩是构成三清山峰峦的主要岩石,近谷底则多为内部相的中粗粒斑状、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因其极易风化剥蚀,故多形成稍缓地形。

地貌形态

三清山地貌基本形态可分为山地和丘陵两种类型,其中的山地又可分为中山和低山两个亚类,丘陵又可分为高丘和低丘两个亚类。

成因类型

根据地貌发育的主营力,三清山地貌成因类型为构造侵蚀和流水侵蚀地貌,又可分为4种类型,即构造侵蚀中山地貌、构造侵蚀低山地貌、流水侵蚀剥蚀高丘地貌、流水侵蚀剥蚀低丘地貌。

若以形态量计(比高和发布面积百分数)特征为划分依据,可将三清山花岗岩地貌划分为以下4种地貌区:

(1)强烈中切割中山地貌区:以玉京峰为中心,从其南西的云盖峰一直延伸至其北东的大坞头一带均属此地貌区,海拔1000~1800m,1000m以上的山峰也占到山体总面积的1/3,切割深度数百米至千余米,切割程度>50%。

(2)强烈浅切割低山地貌区:鹅公岭-王山、上横坦—大源坞、酒盏地-上西坑等地均属此地貌区,海拔500~1000m,切割深度100~500m,切割程度达50%。

(3)微弱浅切割高丘地貌区:分布于枫林、中坑、双溪、汾水等地,海拔300~500m,只有少数山头超过500m,切割深度100~200m左右,切割程度<20%。坡度较缓,沟谷短浅,呈V形,山脊东西走向,形态浑圆。

(4)微弱浅切割低丘地貌区:范围较小,分布于地质公园南部枫林、中坑一带,海拔200~300m,切割深度60~150m左右,切割程度<20%。沟谷短浅,丘顶形态浑圆。

以某一种或几种地貌标志景观为主体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可将三清山划分为4种地貌单元:

(1)峰林为主体的地貌单元:包括南清园景区、玉京峰景区、万寿园景区在内的三清山风景区中心地带,面积约6km2,海拔一般>1000m,切割深度数百米至千余米,切割程度达50%以上。此区内以发育峰林地质遗迹为主,从玉京峰往东,其峰林地貌总体上呈阶梯状由高到低展布,峰林中的石峰形态,其石峰高度从几十米至几百米均有。

(2)峡谷、陡崖、(山峰)峰林组合地貌单元:主要分布于冬狗尖-马北山-鸡公石尖-扬清桥-风门-冰玉洞-上西坑一带,海拔一般500~1000m,此区中峡谷、陡崖、峰林皆发育,以三者同时并存的面貌出现。区中峡谷走向各异,峡谷长一般1km至数公里,峡谷的平面形态有的呈直线型,有的呈弯曲状,峡谷横切剖面形态多呈深窄的V形,峡谷两侧岩壁一般较陡,且常见陡崖出现,陡崖高从百米至数百米均有,峰林地貌时常可见。

(3)峡谷为主的地貌单元:主要分布于下横坦-大源坞-方塘-金沙一带,海拔一般500~1000m以上,以发育各种走向的峡谷为主,峡谷长度从一公里1km至十几公里均有,峡谷的平面形态有的呈直线型,有的呈弯曲状,峡谷横切剖面形态多呈深窄的V形,峡谷两侧岩壁一般较陡,峡谷高度从100m至数百米不等。

(4)卵砾石堆积为主的地貌单元:分布于坪溪、枫林、汾水、金沙等地,海拔低于450m,它们为典型的山间洼地,由于第四系洪冲积卵石堆积,在洼地处,屡见10~15m砾径的大砾石,最大的砾径达30m,磨圆度较好。如位于坪溪的“神仙赶石”就是典型的第四系卵石堆积地貌。另外,三清福地也是典型山间洼地,海拔1450m,洼地面积达百亩,其中也有第四系卵石堆积。

石林、峰柱、石锥、岩壁、峡谷和造型石景等9种类型,是研究花岗岩微地貌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区。在核心景区3780公顷的范围内,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物、景观384余处,堪称天下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造型石景丰富奇绝,主要为构造侵蚀、冲蚀作用形成的造型石景,石蛋很少,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

三清山花岗岩的微地貌形态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保存有标型特征典型、出露系统完整的遗迹。形态类型比较齐全。其中最珍稀的有6类:花岗岩峰峦、花岗岩峰墙、花岗岩峰丛、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峰柱、花岗岩石锥。

在峰峦、峰丛、峰墙、峰柱之上,由于风化剥蚀、冲蚀及不均匀崩塌和球状风化作用,形成了一些奇巧秀美的具有一定像形意义的造型石,从成因上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种。

一是由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造型石,数量较少,标型实例有球形石(葫芦石)、龟形石(神龟探海)。

二是由淋蚀、冲蚀和不均匀崩塌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造型石,如尖角石(仙人现指、仙姑晒鞋、犀牛石、鹤寿顶、蜗牛戏松)和一些具独特形态的石景(狐狸啃鸡、葛洪炼丹、狸猫待鼠、老庄论道)。

三清山雨量丰沛,水量充足,迳流发育,瀑布极多。主要的瀑布有8条,海拔标高一般为500~1000m,主要分布于山体中下部,落差一般10~30m,宽数米至数十米。瀑布大都有“三层结构”特征,即上端有一个“石门”形的出水口,中段为悬岩瀑布主体,底部常有一个美丽的碧潭。瀑布的成因类型大体分为断裂型和侵蚀型两种,如八磜龙潭瀑布、玉帘瀑布、石涧瀑布、冰玉洞瀑布等。

三清山碧潭多与溪流、瀑布相连,澄清碧绿。碧潭面积多数十平方米,深达数米。碧潭的形成是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结果,多出现在地质构造断裂、节理的交汇部位,由地表流水作用不断侵蚀冲刷而形成,如石鼓潭、玉女潭、五色碧玉潭等。

三清山花岗岩体由于发育有大量呈网格状的裂隙,赋存大量的构造裂隙水。加之三清山雨水多,气温较低,水分蒸发慢,森林茂密,构造裂隙水的渗透作用,形成有许多季节性的下降泉。其水清质纯,凛冽冰凉,味甘可口,如古丹井、泸泉井、元泉、禹门泉等 。

尸五爷(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