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祠堂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钟氏祠堂位于广州市增城市永和镇陂头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2004年由村民集资维修,仍保存明代的建筑风格。内有一口六棱石栏古井,梁架上都是通花木雕;灰塑、石刻、砖雕细腻。金柱用坤甸木。木屏风上和龛前悬挂“诒谷堂”、“孝悌雍睦”木牌匾,据传“孝悌雍睦”四字是湛若水题赠。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60年的新塘陂头村钟氏祠堂由于完整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和鲜明的宗祠建筑特色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的重视,并且再现了昔日的光彩。钟氏祠堂为硬山顶式建筑,占地面积800平方米,面阔12米,进深3座,右侧为厢房,布局严谨;

墙壁用水磨大青砖砌成,两侧有锅耳盖;栋梁、桁角之间不用铁钉,均入钩榫;祠堂内外以石雕、木雕、砖雕、陶雕、灰塑等装饰,其中的砖雕和灰塑最为精美,多以花草、吉祥、八宝为题材,线条清晰流畅,形态逼真;后座堂匾“孝悌雍睦”四字据传原为本邑俊彦、明(南京)三部尚书湛甘泉题赠。

又据本村的钟石开老师考证后认为,宗祠建筑等级观念极严,从该祠堂的规模气象及门前的五级石阶、左右石鼓等器物,结合湛尚书题匾一事,可以推知陂头钟氏始祖实乃“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至于该建筑的文物价值,原增城市博物馆馆长钟雨晴对“(钟氏祠堂)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南粤地方建筑特色,广深铁路以北增城市境内现存罕有的古建筑”(《石头开花诗文集》钟石开著)的提法表示同意。

而市博物馆有关人士则向记者透露,目前市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正在进行,钟氏祠堂已列入考察对象名单,但其文物价值尚待专家考证和认定,目前不便评论。提到钟氏祠堂不能不提到抗日战争其间的血洗陂头村惨案。《增城县志》(1993年版)记载:“1938年秋,日军一个骑兵联队驻陂头村。……一批无辜的村民及过路群众被押往石马窿(土名),绑在柱子上,作射击、刺杀或驰马劈砍的活靶子,先后被屠杀者达400多人。

该村原有900多居民,光复后仅幸存300余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时就驻扎在祠堂内的日军把里面珍贵的牌匾、器皿、图籍等烧掠一空,使这座古老的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钟氏祠堂成了侵华日军血腥暴行的铁证。

今日的陂头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奋向上,大有祖风。随着近年来经济向前发展,陂头村民广开财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奋发有为,建村道,装路灯,搞绿化;统一规划建造了停车场和灯光球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祠堂的重修工作也在他们的奔走下得到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得以顺利完成,使这一凝聚了先辈们的智慧和汗水的历史遗产得以重放光彩。

virgillee(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