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二杰

家乡区县: 江苏省泗阳县

100年前的一场辛亥飓风  铺就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之路

开启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之门

百年前,有这么一群宿迁人,在辛亥革命大潮中,革命先锋浴血奋战,绿林好汉揭竿而起,兴中会员擎起起义大旗,仁人志士宣传先进思想……

当时,宿迁有“泗阳二杰”,即韩恢与樊炎,因参加黄花岗起义与组织江北讨袁军闻名大江南北。

韩 恢 韩恢:

杀身成仁志在党国

早年加入同盟会,先后参加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讨袁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特别是在陈炯明叛变中,更是将孙中山救出。1922年不幸遇害,孙中山闻讯后异常痛惜,追认其为陆军上将。他就是我市泗阳籍烈士韩恢。记者几经辗转,了解到这位传奇人物的不平凡一生。

立大志少年投军旅

葛爱和,泗阳地方史的活化石,这位早已退休的老人,多年来退而不休,依然坚守在文物保护和地方文献资料整理的岗位上。在他的认知深处,一章泗阳人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辛亥革命史诗,跃然眼前。在葛老熟练地从满满一柜的书橱中取出《民国版泗阳县志》后,他的讲述也由此开始。

韩恢烈士墓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泗阳人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陆军上将韩恢。”葛爱和告诉记者,韩恢,字复炎,出生于1887年,家住泗阳县众兴镇民主村渠北组。年轻时身材矮小,但气宇昂轩、胆识过人,对清政府政治腐败,土豪劣绅欺男霸女、鱼肉乡里非常痛恨,决心改变黑暗现状,走出一条光明之路。21岁时,韩恢获悉南洋征兵,遂约好友樊炎由泗阳南下,先到镇江,在清政府新军第九镇第三十三标入伍,即随军开往南京驻防。不久,韩恢升为下级军官。由于他能体察下情,与士兵同甘共苦,常助人为乐,很得士兵拥护和爱戴。

保护黄兴冲出重围

在新军中,韩恢不拘小节,但勇于吃苦,深得同盟会成员赵声赏识,不久介绍他加入。受到进步思想熏陶,韩恢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后来,革命人士活动被上司发觉,赵声被撤销统带职务,被迫离开新军。赵声离去时,委托韩恢负责联络工作。他受托不顾个人安危,经常深夜外出活动。当韩恢听说赵声到了香港主持同盟会南方支部工作,与黄兴等人计划举行广州起义时,遂只身南下投奔赵声,以图大计。

在赵声的引荐下,韩恢结识了当时革命首领之一的黄兴,并报名参加了黄兴率领的由同盟会会员组成的“敢死队”。在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中,敢死队终因寡不敌众,敢死队支持不住。韩恢保护黄兴冲出重围,有72位同志壮烈牺牲,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起义失败后,韩恢回到南京。这时,九镇新军仍驻在南京。不久武昌起义,全国响应,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宣布独立,惟南京是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驻有重兵。

攻南京任敢死队长

韩恢得知秣陵新军起义,进攻南京,即率领党人组织敢死队,被推为队长,在城内作内应,攻下模范监狱,释放囚徒,并亲自出城接应新军到雨花台会合。韩恢在雨花台与张勋军队作战。他脱光上衣在与敌人肉搏,徒手夺得机枪二挺。但因联络中断,他只好随九镇新军退守镇江。是役伤亡惨重,韩恢的敢死队有47人英勇牺牲。

1913年,孙中山兴师讨袁,韩恢被推为南京都督,他在南京兵临城下之际,召集全军官兵会议,慷慨陈词,历数袁军所犯下的罪行,声泪俱下,军心感奋,同仇敌忾,誓与袁军血战到底。袁军号称10万,来势汹汹。韩恢不畏强敌,镇定指挥,派兵分守南京各城门,并亲自镇守城外天堡城和雨花台要害之地。讨袁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苦战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南京诸门失守。袁军攻人城内大肆烧、杀、淫、掠,韩恢易服脱险。

二次革命失败,长江流域各省被袁军控制。袁世凯对孙中山、黄兴二人扣以“乱党”罪名,严令通缉。孙、黄被迫流亡日本,其他革命志士也相继去日本、南洋,唯独韩恢在上海不走。他约集革命同志以谋再举,得到各界人士支持赞助,韩恢被推举为讨袁军江北总司令。

危难中救出孙中山

1913年8月18日清晨,韩恢从上海坐轮船到南通登陆。不料韩恢行踪被县警备队发觉,而他原来安排好的内应李公序又不慎被捕,失去联系。结果,起义军连续作战三天,因力不能支,遂向四方退却,南通起义失败。随后,韩恢在苏北又招募800多人准备再次举事。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韩恢立即加入组织,宣誓忠于革命,忠于孙中山。1915年底,袁世凯在北方称帝,全国各地纷纷讨袁,韩恢奉孙中山之命,回到上海,任讨袁军第三军军长。军部设在上海,先遣部队师长伏龙先赴南通,准备伺机再次举行南通起义。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时期大总统。同年12月,孙中山准备出师北伐,任命韩恢为江苏招讨使。部署北伐军事上的准备工作,便于北伐军到江苏时作为内应。

韩恢上任后,将指挥机构设于上海。当孙中山正准备率军北伐,而留守广州的陈炯明公开叛变,围攻总统府,炮击孙中山居住的粤秀楼。在危急之中,孙中山电召韩恢急至广东,授以讨贼军总司令之职。韩恢召之即来,亲自率领五百官兵与陈炯明激战于黄埔间,以少胜多,把陈军打得落花流水。孙中山被韩恢救出,遂离广东赴上海,同行的还有蒋介石、汪精卫等人。

一代英雄英年早逝

韩恢随孙中山回到上海,奉命重新组织人马,以期打开江苏局面,重建苏北根据地。不料,韩恢的行踪被江苏督军齐燮元侦悉并将诱捕,于1922年10月28日解送南京。同年11月1日,这位家无私蓄,一生锋镝,两袖清风的中国良将在南京小营英勇就义,年仅35岁。孙中山闻讯后异常痛惜,随即派人北上,将韩恢之妻许惠贤、幼子定国接到广州,亲自接见,给予慰勉、抚恤,并追任韩恢为陆军上将。

1928年11月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第一公园烈士祠内隆重举行了“韩恢烈士殉难六周年纪念大会”。随后,将韩恢遗骸从小营迁葬卫岗,并专门建造一座墓地,横额上阴刻于右任手书的“烈士韩恢墓道”六个大字,牌坊立柱上镌刻一幅由于右任题写的挽联:杀身以成仁志在党国;崇封建华表永慰英灵。

戚光异彩迹动人心(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