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的“白宫”

家乡区县: 新疆阜康市

天池畔、松林边的“白宫”,比美国的“白宫”,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悠久。
哈萨克族传说白天鹅是他们的祖先,故有崇尚白色的遗风,白色象征纯洁、吉祥。天池周边草坪上,错落有致的白色毡房,里面布置得十分讲究,所以人们称之为“白宫”。
哈萨克的毡房历史悠久。张西曼教授在其《乌孙即哈萨克考》一书中说:“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孙昆莫以一千匹马为聘礼,求婚于汉。汉武帝举行盛大宴会将细君公主嫁于乌孙。”嫁给乌孙王的细君公主,在《黄鹤》歌中唱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国异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

这诗歌中就描写了毡房。可见哈萨克毡房至少也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哈萨克族的住房分为两类:一个是春、夏、秋季毡房;另一类是冬天住的土房或木房。
毡房适合春、夏、秋季游牧转场时的搬迁的一种简易住房。特点是携带方便,易于搭卸。毡房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毡房的大小是根据房墙的多少来定的,一般毡房用六块毡墙,每块毡墙宽约2-3米,高1.7-2米。如果人口多,经济条件好,可建造8-10块房墙的毡房。
有的毡房外表看不怎么起眼,但内部却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条。试想在一个只有30多平方米的毡房内。既要有“客厅”、“卧室”、又要有“伙房”和“库房”,要安排得好是不容易的。毡房门一般朝东开,毡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待客。进门左上方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床位,床前挂有缎幔;正中上方摆被褥、衣、箱等物;右上方是主人的床位,一般不允许晚辈在上面坐卧;正中衣物箱子前铺有华丽的毡子和地毯,是客人坐的席位,右下方摆有食品和饮具;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和猎具;正中央的天窗下放铁皮炉,陈列有序。毡房中间留有很大的空隙,一般来十几个客人也不显得拥挤,客人食宿于毡房,尽可享受哈萨克族的种种传统习俗。有时,在毡房里还举行赛歌会、阿肯弹唱或舞会。可想而知这“白宫”的容量之大了

姜金池(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