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在转制2年多时间里,从构建学习型企业入手,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分层面实施全员培训工程,在企业强筋健骨,发展壮大的同时初尝了知识经济的甜头:2002年长仪集团完成开票销售1.5亿元,利税完成1800万元。转制2年,股东权益回报率翻了一番。
长仪集团的前身是一家规模不大的集体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开始走下坡路。1999年,公司实行转制,公司董事长陈建章一锤定音:不学习就要落伍淘汰,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学习,就要向学习型企业发展。当年,公司就创办了集趣味性、娱乐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企业文化载体——《长仪通讯》,坚持每月一期,发到车间的每位员工手中。公司还投资3万元左右建立了阅览室,藏书2000多册,免费供员工阅读。
2001年,公司初步确立了创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企业的目标,分层次对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全体员工学习的重点内容及方向作了明确要求,每年用于企业学习培训的投入不下于30万元。企业骨干领导首先成为培训体系的主力军。去年,公司选送培养的两名MBA学员及两名硕士研究生已全部结业,参加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大专班学习的33名中层管理人员,也全部拿到结业证书。通过学习培训与工作的融合,公司不仅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还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管理、科技、营销和技工队伍,公司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业务蒸蒸日上。2002年,公司试验成功了四级减速电子计度器,并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只此一项,开票销售就从原来的184万元猛增至600多万元。
今年起,尝到“知识经济”甜头的长仪集团加快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步伐,开始实施“全员培训工程”,让学习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和生长素。今年,结合公司产业结构的更新和调整,对全体员工进行学习培训的日程表已全部排满。1至3月份,仅是组织企业现场管理5S知识培训就达180人/次。4月初,该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又派员去无锡新区参加企业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学习。另外,公司还将利用竞争机制引进人才,逐步建立长仪集团“人才库”,对公司人才实施终身教育和跟踪教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