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
[wǔ chāng yú]
更多图片(11张)
武昌鱼(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鲤科,鲂属。俗称团头鲂、缩项鳊。体长165~456mm。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口端位,口裂较宽,呈弧形, 体呈青灰色。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型湖泊。比较适合于静水性生活。武昌鱼营养丰富,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少皆宜。(概述图)
中文学名:武昌鱼
拉丁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别称:团头鲂、缩项鳊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亚科:鳊亚科
属:鲂属
种:团头鲂
分布区域:长江中游一带通江的湖泊,
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形态特征
点击查看图片
武昌鱼
武昌鱼,体长165~456mm;体呈青灰色,体侧鳞片基部浅色,两侧灰黑色,在体侧形成数行深浅相交的纵纹。鳍呈灰黑色。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部较厚,自头后至背鳍起点呈圆弧形,腹部在腹鳍起点至肛门具腹棱,尾柄宽短。。区别:武昌鱼有13根半鱼刺。鳊鱼有13根鱼刺。
生境习性
武昌鱼原产于鄂州市境内的樊口。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典型的残丘性,区内有沙湖、东湖、晒湖等湖泊塘堰历史上,武昌山多水多,岗岭起伏,湖河交错,武昌诸山之中以蛇山、洪山、珞珈山驰名于世。武昌地处长江侧畔,现武昌除滨临长江外,辖区还有东湖、沙湖、水果湖以及南湖的部分水域。
武昌鱼比较适合于静水性生活。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冬季喜在深水处越冬。武昌鱼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食,因此食性较广。
武昌鱼一般2~3龄达性成熟,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产卵期为5~6
点击查看图片
武昌鱼 凌空
月,成鱼集群于流水场所进行繁殖;产卵场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质为软泥多沙,怀卵量一般为3.7~10.3万粒。多在夜间产卵。卵具有微黏性,淡黄色,黏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因此其产卵场多在浅水多草的地方。幼鱼4月开始大量摄食,6~10月为肥育期,冬季11月起停食。2龄可达性成熟,受精卵在水温为25℃时,经两昼夜可孵化。武昌鱼,生长速度较快,以1~2龄生长最快。
主要价值
食疗作用:武昌鱼性温,味甘;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有调治脏腑、开胃健脾、增进食欲之功效,对于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的发生能起到抑制作用。
点击查看图片
武昌鱼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少皆宜,武昌鱼高蛋白、低胆固醇,适宜贫血,体虚,营养不良,不思饮食之人食用,患有慢性痢疾之人忌食。
营养价值:武昌鱼每100g(食用部分),含水分61g,蛋白质20.8g,脂肪15.8g,碳水化合物0.9g,热量229千卡,灰分15g,钙155mg,磷195mg,铁2.2mg,核黄素(维生素B12)0.08mg,尼g酸(菸酸)1.8m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