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沔城回族做的牛肉饼吗?如果你不是湖北仙桃市人,就肯定没有吃过!嘿,沔城回族做的牛肉饼,可算得上是一道世界级的清真名菜,因为全世界再也找不出像这样做法的牛肉饼。我们沔城回族自治镇的回族同胞,每逢婚嫁喜事、寿宴、过年过节,招待贵客,家家户户都要做牛肉饼,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做牛肉饼。但是, 办丧事是不准做、吃牛肉饼的。
做牛肉饼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的,要是不会做,或者是弄虚作假不按要求来做,那做出来的牛肉饼吃起来肯定像啃砖头一样难吃。我曾经问过一位河北老表,你会做牛肉饼吗?他说他们家乡也做牛肉饼,是将牛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在火上烤或者是在锅里用油煎炸。我听后笑了,说你们这叫牛肉饼也可以,说它是牛肉片也没有错。于是,我就毫不保留地全告诉他,我们沔城故乡回族的牛肉饼怎样做。
沔城回族做牛肉饼的方法很奇特,一共有四道重要的关键工序,每道工序必须严格认真地执行。
第一道工序是选肉、剁肉、刮鱼红。做牛肉饼要用纯精瘦牛肉,要尽量选用最细嫩部位的牛肉,皮皮筋筋的完全不要,牛油更不能要。牛肉千万不能要注水牛肉,原料一定要干燥,最好用盐腌一、两天为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刮鱼红要用鲜鱼,一定要用胖头鱼、鲤鱼、青鱼、鲩鱼,最好是鱤鱼,用鱼背上的鱼肉刮鱼红,普通话叫鱼松。记住,只能用刀刮,不能用刀剁。用刀刮的好处是没有鱼刺或少刺,鱼肉和牛肉混合后,能起到使牛肉饼更松软可口更鲜美的作用。两斤牛肉,用一条两斤左右重鱼的鱼背刮鱼松足够了。先把牛肉进行切碎筛选,发现有皮皮筋筋的一律去掉,只要纯精瘦肉。切碎后,在木砧板上用双刀剁,直剁得肉细如淤泥,最后把上面的肉泥用刀轻轻拨到碗里,把沾在木砧板上的细小皮皮筋筋,就刮掉不要了。
然后把牛肉泥和鱼松混合在一起,准备配料。鲜姜去皮,约十克,香葱二十根左右,切碎,鸡蛋两到四个,去黄留清,胡椒粉、生粉少许,酱油可放可不放。千万不要放味精,因为牛肉、鱼肉混合在一起味道太鲜,盐要稍微放重一点。
第二道工序是添加小磨麻油。这样配好所有料后,一搅拌就干干的,甚至搅不动,这就要特别特别的注意,关键的关键:千万别加水,也千万别加其它食用油,一定要加小麻油,就是芝麻做的香油,两斤牛肉加二两小麻油就够了。一来稀释原料,便于搅拌。二来味道好,香味四溢。第三点作用最重要了,小麻油在原料中占据了空间,在下锅加热时,小麻油挥发后,在牛肉饼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微小气孔空间,使牛肉饼变得就像面包一样,这就是牛肉饼为什么松软鲜嫩的原故之一。搅拌时,要多搅拌为好
第三是做的样子也很重要,千万不要做成球状的,这样不容易熟,要做成扁平饼状的,大小在五公分直径左右合适,这样容易煮熟,熟的过程中,又不破坏原味,这就是为什么叫牛肉饼而不叫牛肉丸子的原因。
第四是火候,锅里的水千万不要烧开,更不能沸腾,只能烧到九十八度左右,这样煮出来的牛肉饼最鲜嫩。如果水一开,煮出来的牛肉饼就老了,味道也就差多了。
牛肉饼现做现吃为最好,和汤一块儿吃,还可以加适量的绿豆粉丝一块儿吃。剩下的牛肉饼以后要吃时,放进锅里加热千万要注意,要连汤带饼一块儿煮沸,即沸即食,煮开后,千万不能久煮,最多只能沸一分钟,要不然,时间稍微一长,牛肉饼就会被煮烂,完全质变成糊状。
做牛肉饼掺不得一丁点假,掺假就做不成牛肉饼,不按要求要领也做不好牛肉饼。每一种主料、配料、作料,都是从极普通的原料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和正品。而且每一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做牛肉饼更不是一学就会的,除了要有一定的悟性外,还要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身的制作水平。就像我们回族做人一样,不仅要虔诚的信仰伊斯兰教,讲清讲真,还要做一个不弄虚作假,诚信认真、善良忠厚、勤劳本份的人,才算是一个真回族。我们回族信奉的是赤条条的来,光溜溜的去。回族不仅要忠于信仰,还要忠于自己的同胞朋友,忠于本民族,忠于祖国。回族必须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大到为同胞朋友、为本民族、为祖国舍财捐躯。
到底是谁发明了做这样美味的牛肉饼,却无从考究。自从江汉平原上有了古老的沔阳县城,就有了我们回族,也就有了回族的牛肉饼。我想,沔城回族的牛肉饼,肯定是沔城回族自己发明的,因为沔城是个鱼米之乡,又盛产黄牛、水牛,聪明的回族先辈们自然就很巧妙的把鱼肉和牛肉掺合在一起,就做成了现在的鲜嫩美味的牛肉饼。
小小的牛肉饼,凝集着我们沔城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