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发祥地在鲁山,牛郎故里即今鲁山坡下西南角孙义村。
织女善织云锦,鲁山当地百姓称其为“九姑娘”。牛郎本名孙守义,家住鲁山坡下,聪明忠厚,父母早亡,跟着哥嫂度日。嫂子蔡氏为人歹毒,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有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伤心落泪,不知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白发老人告诉他:“鲁山坡顶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话一说完,老人就不见了。牛郎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便精心喂养,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嫂子为独霸家产,曾几次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最后,嫂子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只给了他那头老牛和一辆破车。从此,牛郎无家可归,便在鲁山坡前一山洞栖身,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坡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勉强糊口度日。牛郎并不知道,那头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有一天,老牛突然对牛郎说:“今天你去山下一趟,那儿有个水潭,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悄悄躲在潭边旁边的树林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这天夜晚,几个仙女相约织女下凡到鲁山坡西北角潭中洗澡,牛郎趁机从树林里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红色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各自慌忙穿上衣裳,像鸟一样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飞走的织女。织女见仙衣被抢,又羞又急。这时,牛郎走上前来,要她答应做他的妻子。织女仔细端详,牛郎相貌堂堂,一副忠厚模样,便满脸羞色答应了他。牛郎织女成亲后,男耕女织,恩恩爱爱,日子过得非常幸福。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虫分给大家,并教大家饲养、抽丝,织成又光又亮的绸缎。为感谢织女,当地百姓把天虫尊称为“蚕”。鲁山丝绸誉满四海,就是托了织女的福。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不料,王母娘娘派遣天神要捉织女回天庭问罪。再说老牛,临死前,吩咐牛郎,他死后,要将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可飞上天去。老牛死后,牛郎依言,含悲剥下牛皮,将老牛安葬。正在这夫妻恩爱,合家欢乐的时侯,一天突然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飞上了天空。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牛郎唤她的声音。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披着牛皮,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赶了上来。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眼看就要赶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在他们中间一划,霎时,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逾越了。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喊声撕心裂肺,催人泪下。王母见此情景,也为他们的坚贞爱情所感动,答应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繁星闪烁中,我们可以看到晶莹的织女星和牵牛星。牵牛星边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双儿女。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千万只喜鹊搭成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这一天人们在葡萄架下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织女和牛郎在喁喁私语。后来,鲁山人就把鲁山坡南牛郎住过的山洞叫牛郎洞,把织女洗过澡的水潭叫织女潭(九女潭)。鲁山形成了独特而又浓厚的牛郎织女文化民风民俗。
由此历史传说,鲁山坡周围,以南部孙义村为中心向四周十余个村庄辐射,自古至今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喜爱在当院中种植葡萄。现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葡萄个大味甜,引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等多个省的客商纷纷前来贩运销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