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家乡区县: 青羊区

   杜甫草堂座落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

   杜甫草堂博物馆完整保留着清嘉庆重建时的格局,面积300余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春梅,夏荷,秋菊,冬兰四季芬芳。景区内植物多样,被誉为“成都市最后一片城市森林”,拥有桢楠、樟树、银杏、柏树、罗汉松、黄葛树、刺楸、木患子等古树名木,并主要以桢楠树为主;

   杜甫草堂文物区、草堂寺两大建筑群均系清代所建,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草堂内还有与建筑群交相辉映的清幽秀雅的川西特点园林,且藏品丰富,拥有一、二、三级文物在内的馆藏品36422件(册),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有关杜甫文物资料的收藏中心。 .

summer(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