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第一中学

家乡区县: 邢台市桥西区

邢台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3年,是河北省首批装备的重点中学。学校总面积10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 8万余册。现有教职工 210人,学生70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达71229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面积3300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订有300余种报刊,可同时容纳1500人进行阅览。学生公寓13600平方米,有2800个床位。学生餐厅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集教学、实验、阅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教学综合楼被誉为“河北教育第一楼”。校园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

中文名邢台市第一中学

外文名NO.1 High School of Xingtai

简 称邢台一中

校 训严谨、 笃实、 文明、 创新

创办时间1943年

类 别公立高中

现任校长高云洪

知名校友刘枫、宋书华、王振山

所属地区中国邢台

主要奖项省文明单位
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河北省中招、高招工作先进单位
河北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占地面积180亩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在校人数6000余人

目录

1基本概况

2历届领导

3历史沿革

4软硬设施

5桃李芬芳

6辉煌历史

7历年荣誉

8关怀视察

1基本概况编辑

邢台一中大操场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斐然,多次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又荣获省文明单位等21项省市级奖励。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教学水平逐步上升,学生参加各科竞赛获全国和河北省一等奖的达44人次。

一中荟萃了一批学识渊博,教学有方的优秀教师,学校现有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51名,一级教师68名。有41人次受到过省级以上表彰。

学校十分注重学习优秀学校先进经验,曾到邯郸市第一中学、衡水中学访问,也曾到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等重点初中学习先进经验。

一中有一个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领导班子,他们带领全校师生拼搏奉献,勇攀高峰,描绘出邢台市一中发展史上更加绚丽的画卷,一中的明天会更好。

跑操

新的时代赋予了校长们新的任务,对于学校的发展,教育的理念和规划,学生的个性发展,校长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无与伦比的,一所学校,是一艘远洋的航船,校长同时就是航船的船长,注视着远方,向着太阳的方向.

2历届领导编辑

光阴荏冉,岁月悠悠,春风化雨,陶冶精英。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四方,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校长:杨 维(1943—1944)

校长:赵尔连(1944—1945)

校长:汪鸿文(1945—1946)

校长兼书记:崔子义(1946—1952)

校长:李世权(1952—1953)

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和修堂(1952—1969)

校长:杨少章(1953——1956)

校长:秦思林(1957—1960)

校长:张 惕(1960—1962)

校长:孙受田(1962—1968)

书记兼革委委主任:张文书(1969—1973)

革委会主任兼书记:田学武(1973—1976)

革委会主任兼书记:任宗庆(1976—1978)

书记:李 敏(1978—1981)

校长:南征和(1978—1983)

书记:张廷灿(1981—1983)

书记:王庆云(1983—1992)

校长:李玉赠(1983—1997)

书记:柏景芝(1992—2000)

校长:尚野村(1997—2009)

书记:薛进喜(2004—2010)

校长:李建雄(2009---2010)

校长兼书记:高云洪(2010——今)

3历史沿革编辑

在风雨中,我们一路走来

一所学校的诞生,或许看似偶然,但其背后,必定存在必然的因素,1943年,抗日前线仍是战火纷纷,战士热情高涨,嘹亮的号子声,突突的射击声,在冀中平原天边绚丽的晚霞之下此起彼伏;而此时,美丽幽雅的的赞皇野湖泉诞生了一所教育的火种---晋冀抗日中学,虽然,这是一个打着强烈的时代烙印的名字,但它肯定也是浪漫的,湖边水草斜依,泉水清凉,美丽的中学生穿着统一的制服,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赞皇边20公里的邢台此时还没有解放,邢台被称做"牛城",那是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某年天降暴雨,农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难,有 一神牛从天而降,一声大吼,喝退了洪水,"牛城"由此得名.

1945年,邢台解放了,学校迁往邢台,并改称为"太行联中干部学校",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地方干部的缺乏,与地方行政区域性建设的迫切需要,命名为"干部学校"反映著明显的时代特征.1950年,正式更名为邢台中学,开始了解放后正常培养国家科技人才的办学之路,1974年前后曾被命名为“太行中学”,1976年,正式定名为"邢台第一中学."

新东方到一中演讲

黄土地上,春绿秋凉,多少莘莘学子,热切的眼神走进一中的学校大门,又怀着更大的梦想走出,校门旁一座历史遗留下来的椭圆顶形的碉堡,已经锈迹斑斑,但它见证着学校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一批批孩子走进又走出这里的步伐.

学校在发展,同时在岁月中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而它究竟培养了多少人才,我们表面看不到,但历年从这里走出的才子名流,只有那些深深情怀的师长们心里清楚.

邢台一中,一朵冀中平原的奇葩,在祖国欣欣向荣发展的同时,也正以全新的姿态和矫健的步伐走向明天.

 

Freedom 7(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