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南令公庙

家乡区县: 南昌青云谱区

    江西省南昌县塘南镇林柘街的令公庙座落于抚河的北岸,依堤傍水,气势雄伟。据庙内碑刻记载,该庙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张巡而建。张巡(公元709-757年),河南南阳人,唐开元进士,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他与许远守椎阳,抗击异族侵略,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英勇捐躯,被称为“张令公”,建庙时中原大地正遭受着异族的入侵,为了纪念先贤,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先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建立了此庙.初建时期的令公庙规模宏大,观、阁、寺、庙皆有。随着岁的推移,令公庙同我们中华民族一道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庙名亦曾改名为“兴隆庵”。民乙亥修缮时,恢复了令公庙原名。

    1942年农历7月17日深夜,日军分别从尤口范家(现属高新技术开发区昌东镇)、荷埠周家(现属高新技术开发区麻丘镇)两个据点出动100多人,在汉奸走狗的带引下,手持刀枪,带着恶狗奔向30多里外的塘南地区进行残酷的“三光”大扫荡。

      18日,残害了张家山等三处的农民后,立即又窜到柘林街码头口、令公庙、西塘沟等地,对300多农民枪挑、刀劈、机枪扫射。顿时柘林街上尸体遍地,抚河被鲜血染红。 柘林街令公庙是日冠集中屠杀村民的地点之一。连同住在庙里的从罗家,武溪等地避难的22户难民共120多人,惨遭灭绝人性的集体屠杀。手无寸铁的人们虽然作了拼搏反抗,但除了二名幸存者外全被杀害。

       1987年,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镇政府筹资了11.5万元,全面整修令公庙,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令公庙的原貌。1987年12月28日,省人民政府把“令公庙日军大屠杀遗址”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的令公庙内空空如也,给人最刺眼球的的是墙壁上挂布的“塘南大屠杀”血淋淋的画册。据记载,1942年农历7月17日夜,日本人在柘林街杀害群众860多人,烧毁房屋723栋,令公庙是主要屠杀地点。何至于选择在令公庙实施暴行?分析不过两个原因,一是塘南是当地望族李陶等五氏聚居地,杀这五族,起到杀一儆百,震慑民众作用。二是令公庙是反抗侵略的象征,深谙中华文化的日本人不会不知道,选择令公庙也有杀灭民众的反抗精神作用。两者相加,暴行肆掠。

尸五爷(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