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让梨背后的原因和中国的拼酒文化基本同源,没耐心看完的请直接看针对这个问题的行动指南:
行动指南:建立自己的低 EQ 品牌。
坦诚,不要让大家预期你行动时会有很多的盘算(不是那种明明想要却需要假装推脱几下再收下的人),哪怕一开始会承担一些代价。
其实一切相关“礼数”的判断都是以你的一贯标准作为基准,然后看偏离程度的,重要的只是这个偏离程度。
如果大家对你的普遍认知是你精于人情世故,平时默认状态就是礼数周全,那么为了传达尊重的信号你需要进一步升级你的礼数行为(比如更主动谦让,推脱更多回合)。
而如果以死宅 Geek 的形象示人,平日不休边幅,那么正常交往礼貌就已经足够表达你的尊重了。
——0510update来自评论区——
我所说的低 EQ 不是说不明事理地搞砸事情,而是不要很多装的东西(比如一上手就拍胸脯称兄道弟之类),这样和各种伪造信号的相比,一开始你会吃亏,因为别人可能会觉得你冷淡,可是只要长久下来对方了解清楚你的一贯标准,也就没有差别了,并且在这个阶段,你的拍胸脯和称兄道弟会远比别人有价值。当然,如果是发展大量的浅交,“高 EQ ” 状态的人会持续占优势,但大量的浅交,本身不太是我认为值得追求的状态。
——————展开的分割线——————
果壳有篇文章(人情债的博弈:为何会有“中国式让梨”?)把这个过程视作没有产出的零和博弈,我对这个点不太认同,我觉得这个过程(虽然并不高效,后文会讲)和面试一样,产出的是“信号”。
什么是信号,就是说明你的特质的,准确度较高的判断依据,比如面试中,你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学历,就是很好的信号(说明勤勉 智商不会太差),又比如很多时候大学期间你有很多的课外活动经历也会被作为信号。恰当地使用信号,可以极大降低沟通交往中的成本和风险,这个例子中,借助信号,雇主就可以不用花许多时间自己考察各种知识点,还可以迅速用活动能力筛掉嘴炮党。
在更普通的人际交往中也有信号应用场景,比如通常在你身上花费的时间是对方对你态度的最好指标。高中有段时间我一直想不明白小男生为什么都要扎堆去跟妹子扯扯天气或者题目,这特么是毫无效率的沟通交流方式好么!后来意识到,说什么不重要,这群狼的真正目的就是浪费时间给妹子看,《小王子》书里不是说么,“你为你的玫瑰花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花变得那么重要”,有点类似。
如果是不经算计,纯自发的行为,这里的主动谦让和为对方着想的行为,也是一种信号,对应着自律和分享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原生具有这种特质的伙伴,更有结交的价值,于是即使纯出于本能人们也自然会对这样的同伴给予更多善意和信任——这些善意和信任后续当然是可以转化成物质利益的,也就是漫画里说的“长远来看能获得比一个梨更多的利益”。
—————————复杂的人类的分割线—————————
但是,问题在于,信号可以被伪造,一旦简单的信号被伪造之后,原来交流的双方就要考虑更复杂更难被伪造的信号。
比如意识到这些信号的重要性之后,学历可以被伪造,活动记录可以被伪造,对妹子的兴趣也可以有搭讪术和把妹法则来指导伪造,更何况发现了社交中的偏好后,区区的一个梨呢?
于是学历需要激光打印盖章全国联网在线验证,社团活动公司只认那些有名的官方社团并且会致电相关部门做背景调查,妹子汉子也逐渐开始能够识别暖男和绿茶。
同样,当人们普遍发现让梨这个行为一本万利之后,原本自发的行为也就开始被各种伪造了(比如各种“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教导),于是大家都执行这个仪式。但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这个行为的信号作用也就没有了,就需要代价更大的行为和手段来释放信号了。
稍微好一点方法,是送更贵重的礼物,比如送房子车子奢侈品。说稍好是因为,至少人家得到了有用的东西。
差一点但同样流行的方法,是忍受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损失,制造这类信号的过程纯粹损己不利人。比如兄弟会新人入会的捉弄环节,或者喝酒喝到趴下,这就是拼酒文化的根源,而且如果这个分析正确的话,宣传饮酒伤身对缓解拼酒问题是没用的,参与者要的就是通过伤身来发信号表忠心。另外,严打严查的风口浪尖上,组局吃饭本身就是承担巨大的风险了,额外信号的意义就减少了。
总结:为什么大家都恨这种廉价的让梨?妄图用廉价的东西伪造信号,无意义地堆高了正常交流的成本(比如,大家都让梨的情况下,我不让,就会开始让人怀疑我无礼,虽然很可能我跟你推来让去中,浪费的时间换成工资都能买好几个梨了),制造了囚徒困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