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讣告,后上天堂

家乡区县: 湖南省沅江市

 “死在这个时代是最棒的”——如何写讣告
英国和美国的讣告热潮,都兴起于八十年代(甚至准确到了1986年),无论是英国式夹杂嘲讽的小品文特征,还是美国式的热衷调查采访,玛里琳·约翰逊作为资深讣迷、讣告作者,都能把其中的差异讲得清清楚楚。讣告首先是一种格式,她发明了一套“讣告词汇表”,以英美报刊见报的讣告来讲解。在本书作者提到的有趣又有故事的讣告作者之中,不得不提尼科尔森。不仅是因为这个人的身份特征能说明美国讣告作者队伍的“成色”,还能说明讣告同时还是一种文体。
吉姆·尼科尔森80年代起给《费城每日新闻报》写讣告,同时他还有自己的活要干——“在尼加拉瓜搞监听,准备入侵巴拿马,跟毒品贩子作战……”他从事反恐工作,除此之外还干过很多工作,但在《费城每日新闻报》干了19个年头,为超过两万名费城老百姓写过讣告,“篇篇言之有物”。从讣告作者一直做到讣告版主编,尼科尔森以自己的文风,奠定了《费城每日新闻报》讣告版的风格。玛里琳·约翰逊用了整整一章来谈他,采访过他好几次,而尼科尔森最拿手的也恰恰是新闻记者的功底——调查和采访。尼科尔森观察丧主的世界,把他现实生活的某些片断吸纳到上述的那个枯燥的讣告格式中去。这种做法和尼科尔森做过社会新闻记者有关,也跟美国自六十年代以来盛行的“新新闻写作”的影响有关。尼科尔森是个细节派,在专门描写他“普通人”一章,间接直接地穿插了很多他的作品。他留意丧主的绰号,这是他的心得,他把打捞丧主的特点用军情部门的术语称之为找出“指纹”、“签名”;他并且极其恰当而准确地使用“引用语”(记者的功底,他有一套自己的采访心得),他描述的人物简洁传神。这些都使得尼科尔森的讣告完全可以当成美国短篇小说来读,用本书作者玛里琳·约翰逊的话说,尼科尔森写的不仅仅是主人翁一个人,还包括所有跟主人翁同样的人。
玛里琳·约翰逊总结了她喜欢讣告的原因,说得极好,“美国的讣告是个混血儿,介于短篇小说和普通讣告之间”,“讣告这个融合了文学、黑色幽默和痛苦的东西彻底抓住了我”。
无疑,下面这则摘选的讣告正是例证,这则讣告的丧主是一位培育出三百六十七种土豆的农民,由一位“杰出的烹饪作者”执笔:
有人打电话来订货的时候,(唐纳德·麦克林)都要和对方谈一谈,看他们配不配买他的土豆。他仿佛是要把孩子托付给他们一样,必须先作人品测试。他觉得,如果人们能从一个小小的土豆中知道什么叫品质,就能推而广之,认清世间万物的品质:电视节目、书籍、政治、社会潮流。这正是他不厌其烦地处理无数小额订单背后的目的,用土豆拯救人类。

zjy593(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