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喧嚣中上市
2014年9月,我们看到一个世界前五名的公司诞生,也许还会是前三名。马云无疑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了不起的创业者。
阿里巴巴集团上市进程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同香港证券交易所就合伙人制度的隔空辩论、宣布到美国上市之后关于它选择美国上市的利弊分析、提交招股书之后对它的研究、缄默期期间媒体对它的各种深挖。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包括阿里巴巴的27个合伙人、马云是否会成为首富、阿里巴巴的收购战略、马云的私人飞机、上市可能会造就8000个千万富翁……
一些媒体的报道甚至迫使阿里巴巴打破缄默期的静默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其中一篇报道是《纽约时报》关于阿里巴巴投资者的文章。这篇名为《阿里巴巴上市背后的“红二代”赢家》的报道,指向的是阿里巴巴的三个投资机构股东——博裕资本、中信资本和国开金融。阿里巴巴被迫通过微博回复说,这些信息在2012年9月融资时都已公布过,而且三家机构的投资价格同其他投资人都是相同的:“我们曾多次表述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感恩与敬畏。我们在此也再度申明公司的立场:我们唯一的背景只有市场。对于外界强加于公司的各种‘背景’,我们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需要!”
在阿里巴巴发布的另外一则公开回复中,它称自己“正在遭遇有组织的舆论敲诈”,公开抱怨说,有机构要求公司出30万美元来买断一份针对阿里巴巴的研究报告。
这一切都让人想起2004年8月19日谷歌上市之前的情景。
美国作家理查德·勃兰特说:“这已经成为记忆中最受嘲弄的募股行为……上市之前数月,媒体对谷歌公司报道的转变之大是我从未见过的。”
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则说:“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前的4个月里,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最糟糕的新闻报道。”
谷歌遭遇的指责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 违反缄默期不得发布信息的规定。原因是,在启动上市之前的几个月,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接受了《花花公子》杂志的采访。证券交易委员会就他们是否违反了上市前的缄默期展开了一项调查。最后,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同意:“为确保对其股票感兴趣的每个人都能获得同样的信息,将《花花公子》的采访纳入招股说明书送给潜在的投资者。”
2. 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理查德·勃兰特说:“他们对谈论为这个世界所做的伟大事情更感兴趣,而不是解释公司的财务前景。他们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财务报告中包含有题为‘不作恶’和‘让世界更美好’的章节,这让他们看起来比较业余。”
3. 谷歌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一些职业投资人在媒体上说,相比谷歌,雅虎是更好的投资项目。谷歌的收入来源依靠单一的广告,而雅虎的收入来源要广泛得多。
4. 谷歌的两级股票体制属于不良的公司治理——对于重大问题,AB股的设置,使得普通股东们每股可获得1票表决权,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和埃里克·施密特则可获得10票表决权。它可能会使公司管理层漠视甚至侵害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虽然在招股说明书中谷歌解释了他们这么做,是想要“保护谷歌的创新能力,并保持其最独特性质的公司架构”。
当然,到今天没有人会再重复这些批评。今天谷歌已经是一家市值逼近40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也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阿里巴巴的上市遭遇了类似的指责:从信息披露、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到公司治理。我们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见识了这一点。
接下来,它需要用自己的表现来证明这个判断:它同样会是最为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