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差点改变中国历史的男人——方腊

家乡区县: 安徽省歙县

    方腊(公元1048-公元1121年),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县万年乡(今淳安)堨村人,一说宋代歙州(治歙县,即徽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今淳安)堨村,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利用明教(又称摩尼教)组织群众,于公元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宋徽宗派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镇压起义。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 被俘。公元1121年8月,方腊被朝廷处死,起义失败。

    方腊是浙西摩尼教的教主,居住地区是摩尼教在浙西一带的活动中心。方腊性情豪爽,深得人心,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还参与传教,吸收了大批教徒,这些人后来成为起义军的骨干力量。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同时还主张吃素断荤,节省钱财,教友中实行互助。在起义军内部,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经济上凡钱财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没有你我之分。

    方腊率贫苦大众,以诛贪官为名发动起义。方腊起义的特点是准备充分、发展迅猛、斗争坚定,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克了六州五十二县,镇压了大批贪官污吏和地主土豪,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宋朝地主阶级在东南地区的黑暗统治。由于方腊错误估计形势,低估宋军实力,起义军先胜后败,很快就被宋朝禁军镇压,没有改变宋朝的腐败政策,但对宋朝的国力有所削弱,是导致宋朝后来败给辽金的原因之一。

    若是方腊起义成功,那么中国历史将不会是这样,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草莽英雄。

江南一叶(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