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占地53000平方米,教学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6300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0平方米。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和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教学基础设施充分满足高中教育的需要。2003年建成使用的7200平方米国债高中教学实验楼,共有宽敞明亮的教室24间,物理化学实验室、准备室各8间,其中实验设备按部颁一类标准配置,化学实验室通风到桌,物理实验室功能完善,按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开齐所有实验。38间教室均安装多媒体展示台和大屏幕投影仪,3间网络教室共有计算机180台,教学用笔记本电脑130台,办公用电脑50台,光纤接入校园网,数字化校园程度居省内中学领先水平。报刊杂志种类多样、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更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进入下关一中,粉墙翠竹、绿树红花、碧草高楼,相映成趣。校园环境幽静而不偏僻,地处闹市而不嘈杂,是青年学生读书成长的理想之地[1] 。
3学校历史
编辑
1949年10月,镇立下关初级中学开办,附设于原镇立下关完全小学(今大理市下关第四中学)。镇立下关初级中学与私立下关苍洱初级中学携手并进,为后来的下关人民中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2月,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私立下关苍洱中学和原镇立下关初级中学合并,成立新的下关人民中学(初级中学)[2] 。
1950年至1954年分别改为下关人民中学、云南省下关中学、云南省下关初级中学。1954年至1960年分别改为云南省下关中学、云南省大理市第四中学、云南省大理市第三中学、今滇纺厂完全中学。1958年成为州重点中学。1961年至今分别改为云南省下关中学、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1969年迁今校址,1978年成为省重点中学,1986年成为州教育局直管中学,1993年成为省一级完全中学。
4师资荣誉
编辑
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有着一个爱岗敬业、德才兼备、锐意进取的教学群体。在职教职工15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0人,中学一级教师45人。教师主干队伍由1977年恢复高考20多年来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组成,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结构优化、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教师队伍。教师在国家和省级的教学竞赛中,共获得25项一等奖,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共发表200多篇教育研究论文。下关一中历来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历来狠抓教学质量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教学硕果累累。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500多项。2005、2006、2007年分别获云南省一级完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下关一中毕业生在高校以学习后劲强、综合素质高而广受赞誉,著名高校频频传来下关一中毕业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以及考取研究生、博士生和出国留学的消息。1998年,文科应届考生赵勤智以622分的高分,名列云南省文科类考生总分第一名,为大理州教育事业增添了光彩的一笔,被载入《大理年鉴》[3] 。
5对外交流
编辑
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十分重视对外交流和学习,是中外合作双向教学交流项目“GAP”成员学校,每学期有两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直接感知纯正英语、全面认识外部世界的窗口。2001年,洪学佳、骆杰两位在校高中生被教育部公派前往日本参观访问。学校先后有五名教师到欧美访问学习,并将有教师继续派往国外学习任教。这一切,都极大地促进了下关一中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更新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米尔迪拉市的友好州市关系发展十分顺利,双方的教育领域合作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教育国际化,大理州政府邀请米尔迪拉市代表团一行5人于2012年3月6日到下关一中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代表团先后参观了学校图书馆、综合馆、信息中心、实验室、校史室等设施,并分别与学校领导、部分教师、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交流。3月7日,在学校会议室,大理州下关一中与澳大利亚米尔迪拉市艾伦坡中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双方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为姊妹学校。在签字议式上,大理州外事办、大理州教育局、下关一中、艾伦坡中学领导分别讲话,下关一中张金禄校长、张荣众副校长,艾伦坡中学Garry William Costello校长、Richard Lambert Dowdy董事会主席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
根据协议,澳大利亚米尔迪拉市艾伦坡中学和中国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双方)进行合作,旨在给双方的学生提供机会以拓展他们的教育经历。协议的目的是促进双边学生进行一年一次的互访。双边学生的互访将促进他们对访问地在教育方面的认识,特别加强他们对访问地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认识,提升大理州人民和澳大利亚人民之间长久合作的意识。同时,双方的合作将给学生提供学习获得语言技能的机会[4]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