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为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徽商故里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卤节坊”等等,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娓娓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那里徽商住宅成群连片,是一派明清的幽静。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历史的古道,同徽商进行心灵对话。斗山古街长约一华里,曲径通幽,一色的青石板路面。两边是鹅卵石镶嵌的图案,我专门问过管理员,说这些都是当年留下的,没人动过。从这些细碎之处就可以想象,徽商对生活的安排和打理是多么精致。在这些幽深的巷道两边,就是徽商留下的老房子。老房子以天井为中心,内向封闭组合。那么多高大的马头墙摩肩接踵,挤得很近,却互相错落,互不压制。当地人说,这样的老房子是为了防盗,还有暗室生财的迷信。细细想想,可能跟徽商经常出外有关,高墙深庭,少了一份担忧。 杨家大院天井
徽商常年外出,同家人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每一次徽商外出,身后的妇孺都会是泪眼滂沱。徽商用辛苦赚来的银子构筑高高的马头墙,给留守的妇孺一点踏实的安慰。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重利轻别离”的理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