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图书馆

家乡区县: 广州市天河区

广州图书馆是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是一座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展览讲座等综合文化功能和数字化网络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为所有公众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机构,以纸质文献、音像制品、数字资源等各类知识信息记录的收集、整理和存储为基础,提供资源借阅与传递、信息咨询、展览讲座、艺术鉴赏、文化展示和数字化网络服务及公众学习、研究、交流空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1]
广州图书馆旧馆于1982年1月2日开馆,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交通便利,环境优雅。馆舍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阅览座位1400多个。广州图书馆新馆坐落于珠江边上、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和珠江景观轴线交汇处的花城广场,每周开放72小时,节假日照常开放。设13个阅览室、6个外借处和联合图书馆、分馆、流通站、汽车图书馆等57个馆外社区服务点,在全国较早建立了盲人电子阅览室。现有藏书50多万种382多万册(件),其中四分之三对外开放。

新馆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82万册(件)(广州图书馆总馆藏526万册(件)),阅览座位4000个,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数量500个,有线网络节点4000个,无线网络覆盖范围100%。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全面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文献自动分拣系统、自助服务设备,实现高效精确的典藏管理与便捷服务;设置综合服务区、大众服务区、对象服务区、主题服务区、交流服务区、藏书区等功能区域,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浓郁岭南人文蕴涵。

特色馆藏
广州图书馆目前形成“艺术设计资料”、“广州地方文献”等主题的图书资料,并为这些资料设立了专室,其中“艺术设计资料”专室设在外文书刊室内,以服务各该主题较深度的需求,这是广州图书馆的用心设计。

广州图书馆新馆坐落于珠江边上、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和珠江

景观轴线交汇处的花城广场。花城广场是广州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城市客厅”,而广州图书馆正是这“城市客厅”的文化窗口。新馆以“美丽书籍”为设计理念,依托城市新中轴线景观,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塔楼、独特的“之”字优雅体造型,突出层叠的建筑肌理,寓意书籍的重叠和历史文化的沉积,同时融入骑楼等文化元素,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特色。[3]
广州新图书馆于2006年2月20日奠基。新馆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的珠江新城,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8万平方米,工程投资总概算约13.4亿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之一。因其独特的设计,被称为“国内目前倾斜角度最大的

框架结构”
广州图书馆新馆位于珠江新城,北面是超高双子塔,西侧是第二少年宫,南面是省博物馆新馆,西南侧是广州歌剧院,其总用地范围为210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000平方米,是位于中山四路的老图书馆的6倍。工程投资约9.24亿元(不含征地费用),设计藏书量约400万册,暂时开放130万册。座位6110个,阅览座位共有1100个,座位之间还备有电源插座。设有视障人士服务区以及少儿阅读区。平均日接待读者量10000人次。
广州图书馆新馆建筑构思以“美丽书籍”为概念,并以此组织空间形体。建成后的新馆建筑平面和立面相互以汉字“之”形契合,市民在馆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会产生一种“书本堆砌起来”的感觉,其屋顶还被开发利用为观景平台,可供散步嬉戏。
广州新图书馆于2012年4月30日初步竣工,并在2012年5月1日对公众开放首层。2012年12月28日上午九时新馆北楼1到7层对公众开放,除星期三每日有四班免费穿梭巴士“羊城阅读专线”,沿途接载市民往返新旧馆区。办 证免押金,每一层将陆续配置自助借还书机,馆内还有WIFI覆盖,一个读者证可借书15本,书架还有“感应亮灯”。
服务对象
广州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不限年龄、性别、宗教、种族等皆为其服务对象,向一切公民提供免费的阅览服务。具体来说:广州图书馆少儿部为16岁以下的读者提供阅览服务。16岁以上读者可以到除少儿部以外的各阅览室进行阅览。

kang007(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