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剪纸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南区

      潮南民间剪纸是中原人民南迁人潮带来并加以发展的,流行于明代盛于清代,潮南剪纸手法,构图丰满圆厚,刀法精巧多变,线条纤细流畅,层次丰富,可见民间剪纸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逐步形成潮南民间剪纸的艺术风格。潮南剪纸在潮阳民俗活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潮南因岁时节日的各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过新年,闹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等,这些岁时节日或纪念,或祭祀,或企求,或祝福所形成的民俗蕴义,是潮汕民俗语的一大特色。潮南位处海滨,这里的人们非常崇尚大自然,因而潮南一年之中的时年节日,纪念祖先,游神赛会,都热烈而隆重,是一种凝聚民心力量又集中乡土民俗文化的活动,潮南剪纸则是依附于各种民俗活动的艺术形式。

      潮南剪纸的图纹,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及文化的积淀,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风格。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原文化流传到潮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潮南剪纸图案中除保留着中原文化意义的装饰图纹外,还揉进本地具有的装饰图纹,一种潮南本乡本土的地方特色的装饰图纹,一代代民间剪纸艺人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或感悟扩展延伸到创作设计中,形成特定的潮南剪纸的艺术风格。
潮南剪纸的构图以散点透视为基础,在特定的纹样轮廓内采用“花中套花”的手法,围绕主题,运用谐音寓意的字样作组合元素,周围布满祥花瑞草纹样,和谐地构成完整图案,虚实得体,疏密有致,严整中见灵巧,纤细柔媚却罗列有序,无论是方形、长形或不规则形体,其构图都饱满充实,严谨而舒朗的画面,让人感觉丰富且有变化。
      潮南剪纸是通过刀趣纸味的剪纸形式的造型特征和装饰效果,在采用“阴剪”和“阳剪”相结合的形式上,表现出不同造型在形体上的虚实和递转,“阴剪”刚强有力,线线相断,此面为主;“阳剪”纤细宛转,线线相连,以线为主。“锯齿形”和“月牙形”在剪纸的运用上更是尽显风采。潮南剪纸通常以阳剪为主,阳剪则以线为主,线线相扣,细如发丝,在点、线、弧、圆的有机结合,使图案清新雅致,剔透玲珑,纤柔秀逸,精妙而纯真,配以少量的阴剪则使画面粗细相生,柔中带刚,增强表现力。潮阳剪纸之所以精细,是和剪纸特制的工具和精良的剪工技术分不开的,一张普通的纸,通过作者灵巧多变的剪刀工夫一丝不苟地“蚕食”,就变成一幅精美的艺术剪纸作品,正是“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潮南剪纸中的戏剧人物,造型简练夸张,神态生动有趣,轮廓分明,少有浮饰,线条纤细流畅,却带拙稚的野味,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比指甲还小的面积上,五官俱全,表情生动,几乎称得上“微剪”的境界。因而潮南剪纸在剪纸类中,无论从构图造型还是剪工技巧,都被赞为高水平。
      潮南剪纸虽然随着时代的不同,实用性慢慢地淡出我们的生活,但它的美学价值却不因为它的实用性消失而消亡,潮南剪纸不仅具外在形象美,它更展现了各个时代剪纸艺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品位,艺术意趣的崇尚与播扬。潮南剪纸,唤醒了人们沉睡己久的怀古情结;一种远古的文化内涵;一种人们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一种艺术上创作的图腾美;一种智慧和灵气的凝聚的印记;一种生活内容美好的缩影。美仑美奂的剪纸,包含着浓重而深沉的美学意蕴!

颜创伟(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