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水文化

家乡区县: 湖北省石首市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文化之源。
石首地处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横贯全境。石首境域自古“负长江,带洞庭”,钟灵毓秀,沃野广布,享有“鱼米之乡”的盛名。数千年来,勤劳勇敢的石首人民依水为伴,人水相融,由此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水文化。一部石首文明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人与水的关系史、奋斗史。
水情,是石首的基本市情。全市河湖交错,沟港纵横,水网如织。众多的河流、湖泊与沟港堰塘,构成了特有的水乡平原景色。全市总面积1427平方公里,其中江南923平方公里,江北504平方公里。全市陆地980平方公里,占69%;水域447平方公里,占31%,略大于洪湖市,是湖北省湖泊最多的县市。
流经石首市境内的河流属荆江河段。石首江段位于上下荆江的结合部,上起唐剅子,下止五马口,全长90.3公里。境内江河纵横,九曲回肠,为典型的蜿蜒性河段,由向家洲、碾子湾、调关、中洲子等弯曲段组成。河湾段的曲折率平均为1.93,最小河湾半径为1260米,最大为5770米,均为单一河道。平滩水位时,河道最宽处2500米,最窄处700米,最深处51米。该河道浅滩变化复杂,藕池口、碾子湾浅滩,每年枯水季节有20-88天不能保证标准航深2.9米,碾子湾浅滩在1978年3月18日曾出现断航,是长江中游航道条件较差的河段。长江河床的变迁,在石首境内造就了总面积达46万亩的故道区。故道区水中有洲,洲中有水,河汊密布,资源丰富,是长江中下游正在开发的亚热带湿地资源。石首境内的藕池河、调弦河、蛟子河诸河,都属于长江支流,在全市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的石首桥梁,彻底改变了全市“四横一纵”的交通困境局面,如藕池河南口大桥、江波渡大桥、团山河大桥及城区山底湖大桥等。大桥沟通东西或南北,交通畅通无阻,从而让石首境内的城镇形成了一个水陆便利、布局有序的农村城镇新格局。
石首原有大小湖泊101个,总面积178.76平方公里。近年来,由于经济开发、围湖造田、养殖等原因,使得湖泊面积萎缩加剧,现有大小湖泊41处,面积近60平方公里。全市分为四大湖群:市东桃花湖群绕山自西向东延伸,有湘尤湖、孟尝湖、中湖、宋湖、三菱湖、杨叶湖等10多个湖泊,面积8万多亩,成串珠形,水出调弦河流入长江;腹地湖群即调弦河以西,藕池河以东的地区,有上津湖、车落湖、白莲湖、黄莲湖、官田湖、东双湖、显杨湖、鸭子湖等10多个湖泊,面积10万多亩,水出调弦河入长江;西南片湖区主要有小字湖、秦克湖、韩高湖、围桶湖、鹤湾湖等10多个湖泊,面积4万多亩,水出藕池河、团山河、安乡河;江北湖群主要有大公湖、保南湖、朱洋湖等。如今的石首湖泊经过治理,不仅为水乡人民以灌溉、航运和调节径流之利,更为提供开发鱼、虾、蟹、贝、菱、藕等以副食之源。
从1957年起,为控制山丘地区水土流失和解决山区农田灌溉问题,调关、桃花山等地陆续兴修了一些不同类型的水库和堰塘。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小(一)、小(二)型水库11座,有效库容289.48万立方米。
建国前,县境内有天然沟港313条,人工渠道很少。建国后,人民政府加强水利建设,成就显著。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渠道4572条,总长3302.5公里。
“一江贯东西,两河穿南北,版图分五块,四面皆环水。”这则民谣形象地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道出了石首人民与水患抗争的艰辛。据史料记载,由于荆江河势多变,崩岸剧烈,石首人民深受洪水之苦。石首江段大堤溃决由明代平均10年一次,发展到清代每5年左右一次。灾情之严重,尤以1788、1931、1935等年份为甚。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市委市政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按照“封山植树,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的32字综合治理方针,拉开了“盛世治水”的序幕。而今,全市水利与堤防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及各项水利工程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石首地处有名的荆江“九曲回肠”险段,大自然在此留下了多处长江故道,其中天鹅洲故道水域早已成为闻名神州的国家级湿地生态保护区。在这里,国家级麋鹿保护区、白鳍豚保护区和江豚保护区林立,人们在这里观江豚、赏麋鹿、游荆楚“小鸟天堂”,如同撞进了“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石首人民与水和谐相处,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赞歌!我的能力秀主页网址http://abc.wm23.com/uuuuu1我的新浪博客网址http://control.blog.sina.com.cn/blogprofile/index.php梧桐子家乡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ubei/shishou.html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a/3858.html

信呐(2014-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