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帝君灵签,是文昌信众及到七曲山的旅游者预测祸福的求告签语。文昌灵签由来已久,据《十国春秋》记载,前蜀咸康元年(925年)蜀主王衍,应天雄节度使王存休(天雄节度使,即天雄关的统兵将军。前蜀的天雄关在今四川广元古镇昭化之南五里,俗呼五里垭,节度使驻昭化)邀请,东游。至梓潼,亲入张亚子(文昌)庙,抽签得“逆天者殃”四字。王衍不以为意,仍忘乎所以,与成都尹韩昭、翰林学士李浩弼、中书舍人王仁裕等辈,在庙内吟诗作乐。当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即遣魏王李继岌率军伐蜀,蜀主王衍纳城投降,前蜀亡。
文昌帝君灵签的产生,探其根源,当萌于人们对“命运”的信奉。只要考察一个先秦诸子的突出观点,就足以说明问题。先秦时期,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均欠发达,凡自然现象无法解答者,都认为是“神”和“命”造成的。儒家孔子及其弟子,一向认为:一个人的生死寿夭,贫贱富贵,完全与高悬于命的命运有关,绝非尘世间碌碌众生的力量可以改变。孔子的弟子,子夏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孔子则说:“富贵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些话,明白无误的告诉人们,只要是命运安排好的富贵,虽是执鞭赶马的人,到时终会富贵。若果命里没有安排,你何必去强求呢。按照你的爱好去生活就好,亦即所谓“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道家庄子亦有:“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亦即“安乎命运”就算得上有道德的人。
人们虽然信奉“命运”,但并不甘心一味束手待缚,而总是处心积滤,极尽智能,设计出种种预测命运的方法,以便把握命运,趋吉避凶。因此,自春秋时,即有占卜以预测吉凶,并有驱邪、镇恶以通鬼神的巫。汉代进而有卜相、签讳、符应、星占等各式各样的预测之术。且深深影响社会各层,既有帝王将相,更有平民百姓。人不分老幼,财不讲贫富。均有预知寿夭祸福,预知赴考求官,预测用兵打仗,预测施政方略,预测务农经商、婚姻嫁娶、出行寻人等等各类事情吉凶的强烈欲望。即使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口口声声称“君子问凶不问吉”。但心里又何曾不希望有吉星高照,万事如意,洪运亨通呢。由于有此社会基础,因此,各种预测之术,始得以流传。
文昌帝君灵签的产生时代,有文字记载当为唐宋之期。惜乎古本不存,今存有(清)乾隆年间的手抄本和木刻本。另有北京陶然亭文昌阁存有“文昌阁灵签”,为100诗签。是集古诗而成的,传为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所为。还有广陵王毂的“集唐诗签”,再就是《文昌帝君全书》第二十七卷中集唐人七言古诗灵签,以及七曲山大庙的另一种版本的“集唐灵签”。各为100签,每签四句诗,无注解。前一种在每句诗后注明诗人的姓名,不设上中下签;另一种是在每签的序号下把诗人的名字标在一起,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编排。设有上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下签五等。
网络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gongziqianji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995988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