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巡抚潘埙

家乡区县: 江苏省清浦区

潘埙(1476-1562)字伯和,号熙台,淮安城内人。  潘氏祖籍江南,相传为新安人,祖传业医。宋末,因兵灾,天下播荡,迁居淮安。迁淮始祖潘思诚,本系儒生。因元代轻视儒学,加之排斥汉人,故而不乐仕进,不愿与统治者合作,于是袭祖业而隐于医。由于他医术高明,在江淮一带名声很响。  潘思诚后人基本都以医为业。至孙辈分为三派:旧城派、新城派、云南派。云南派是一支遣戍云南鹤庆的族人,其情莫详。新城、旧城两派大约以在淮住处来分的,潘埙系新城派人。  潘思诚五世孙潘亨(1428-1486),少遇异僧,治牙有神术,求之不得,遂访之浙,尽其妙归,号为竹鹤道人。然不久即改业儒,潘氏业儒者自此始。丁晏将他与吴承恩、张虞山并称为有明一代淮安诗坛之“鼎足”。晚号冰壑老人,著有《冰壑遗稿》4卷,今存。  潘亨为潘埙祖父。潘亨有二子:潘全、潘寿。潘寿有三子,潘埙为仲。余二者无后,今淮之潘姓者,多为潘埙之裔。  关于潘埙的生平资料不少,有乔莱在明史馆撰的传记,《明史》中的本传,潘埙自撰的《乐丘生圹志铭》、《平田遗老自传》,吴承恩撰的神道碑,等等,今据上述资料,缕述潘埙生平如下。  潘埙生于明成化12年。生有异禀,工于文章。正德2年,与同里蔡昂、杨谷一同中举,时年32岁。次年连捷,又与同里李元一同中进士。一入仕途即不顺利,未即授官,至次年6月,始选授工科给事中。但仍不顺当,吏科都给事中李宪依附太监刘谨说,“新进之士,政务未达,宜如御史试职,令练习一年乃实授。”所以又被改为试职。正德9年5月,升吏科右给事中,10年6月升工科左给事中,11年8月升兵科都给事中。该年11月因建言为忌者所中,特旨升一级外放开州同知。前后在谏垣8年。  在开州待了三四年,正德15年,始升南京太仆寺寺丞。16年5月,正德皇帝驾崩,吏部建言,先朝因直言守正被降黜者应录用,潘埙被恢复言官之职,并升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嘉靖4年5月,升任山东右布政使。6年10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上任不久,即于7年正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地方。这是他宦海的顶峰。8年3月,被勒令致仕。从此退出官场,屡荐不起,直至终老。此年他54岁。又活了33年,以87岁高龄寿终正寝。

绿语青柠(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